“滨州八景”之说至晚始于明代,从时人题咏来看,至清代,至少尚存“秦台晓雾”、“清河横带”、“古井琉璃”、“兔岭浮波”四景。因黄河改道,海岸线大幅东移等原因,历史上的滨州八景已荡然无存。现欲恢复滨州八景,旨在弘扬滨州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强化城市功能,美化、亮化滨州人居环境,着力提升滨州的旅游城市品位。
1、秦台晓雾(已开发建设):秦台传谓秦始皇所筑。台高八尺,遍生草木,矗立于平原之上,远远望去,恍如山
峰。日出时,有烟雾缭绕,乍隐乍现,景色如画。
2、榆林晚照(静):旧时,州城西郊2里许,有榆林一片,日没光晦,林中犹带余映。附近人多长寿,传谓桑榆暮景之兆。
“榆林晚照”作为八景之一,选址于今220国道和西外环交叉口西北角,向北至黄河三路,依托西沙河西侧环林景观种植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1800米的桑榆混交林。
整个景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景区共有三个主入口,主要为苗圃景区;北部景区共分为夕照亭、幽谷灵韵、幽林小筑三个景区。
整个景区依靠曲折小路贯穿起来,景区内遍植老桑树、老榆树, 地面广植奈阴草灌,曲折小路配合高大树木和低矮灌木,达到幽林小路的意境,主要体现“静、幽”二字。整个景区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古典式园林建筑为主。
3、渤海望潮(高):滨州曾名渤海县,登上东城墙,可望见渤海潮生潮落。于火车站广场中心规划八边形基台,上建四角九层重檐塔,高48米。楼内可进行商贸及餐饮、娱乐活动。塔内设有电梯,方便游人观光。
4、清河横带(雅):古时,大清河(即济水)自西南流入本境,沿州南境东行,宛如横带。商贾、渔船、艇舸络绎不绝。傍岸村落丛集,烟林苍茫,堪称胜景。拟在东、南外环路交叉口南侧恢复“清河横带”的景观。规划将其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东南部的主景区、东北部的绿化水系景观区和西部的停车区。
5、莲池月夜(幽):古滨州城北1里许,在碱卤之地上,竟存在一片藕塘,夏季莲花盛开,香飘四溢,游人如云,故成一奇景。现在北外环地势比较低洼处恢复莲池月夜。在池的四周布置亭、台、楼、榭,并在半岛上建一莲花观音作为景观中心,沿路种植柳、杨、槐、榆和合欢等观赏树木,营造一个供游客浏览观光、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6、古井琉璃(雅):古滨州城南15里许(现在滨城区杨集乡),有古井,琉璃砖瓷砌,井壁莹滑无隙,绿光耀目。传谓一云游道人,投火于井中烧炼而成。琉璃井村因井而得名。规划在黄河高速桥北侧低平路面段东侧,选择水质最佳、水量最丰富的地段复建琉璃井。一方面可以保证优质井水的供给;另一方面,可方便高速路上的车辆和乘客在此停车休息,下车观赏黄河、斜拉大桥、南海等景观。规划建设琉璃井、四合院式茶室、棋牌室及临时休憩的居室长廊等建筑。
7、砂亭雨霁(巧):古滨州城西关西北有针砂池,建有针砂亭。依城傍水,颇多雅趣。雨后初晴,城青水绿,风景迷人,多有游人聚亭下。该景点设计突出一个“巧”字,一是巧妙地利用现状条件,取土成湖,掩土成山,然后在“山”上建“针砂亭”、特细红砂铺建浏览平台,恢复“雨后初晴,城青水绿”旧景;二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有限的建筑,巧妙地抓住“针砂”这一特色进行各景点的组合和植物配置。
8、兔岭浮波(妙):
古滨州城西门外廉堞楼下,有一土岭,形状如兔,四面绕水,旷然独出,如兔浮水上,岭虽不高,水涨时不被淹,水少时也不太露,甚异。传谓“旺气”所致。整个景点位于北海中,形状如兔,通过人工挖掘而成,用橡胶坝控制其水位。景点四面环水,景区内遍植草被、矮灌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兔岛最高点为10—11米,兔头向东北,岛顶建一六角亭,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