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为冬日

(2012-02-21 16:55:43)
标签:

东方青年

乔桥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愿为冬日 

 

   华山的险是真正的险,自古华山一条路,很吓人的一句古语。
   主管部门今天已不再渲染华山的险了,担心影响游客,华山的险也被悬于高空的缆车轻巧轻松地化于无形。
   在华山见得最多的是岩石上的题词,题词又数民国时期最多,官员、军人、百姓等等都有。看来民国是一个浪漫、多忧而富于激情的年代。许多人期望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能够有所作为,留下一点声响和痕迹。
   有一位百岁老人登上此山刻字留念让我难忘。
有一位普通人刻上大意是“刘军亮到此一游,我爱吴文英”这样率真的话也让我动容。
   今人题词的只有金庸老先生一位,他在一块人造石头上写上“华山论剑”四个字,引得无数游人争相在此留影。据说这还是当地领导专程去香港邀请,并用滑竿将年迈的金大侠抬上华山而题词的,很不容易,很有创意的一个好点子,让整座山添加了一股精气神。
   我最喜欢的却是陕督军署副官合肥殷锡岩刻于高岩上的“愿为冬日”四字,精短而意境高远,很了不起的一个军官。它让我想到一位疆场上欲血奋战的七尺男儿的内心,为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时刻承担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死与艰难,最大的愿望是想在极为寒冷的日子里,做一颗能给普通百姓带来温暖的冬日,很热诚的一颗心,形象,直白,一目了然。
   除了题词之外,随行的一位同事,我从未见他在摄影方面显山露水,竟然那么执著、专业地在细雨蒙蒙中爬岩翻山地摄个不停,也让我敬佩不已。
   登上山顶后累得腿酸口燥,我们欢喜无比地拿到了同伴阿杰艰难从山下带的农夫山泉和黄瓜,既解饥也解渴,倒进口里时的每一滴甘汁仿佛都在提醒我们:只要愿意奉献和付出,人人皆可以成为“冬日”
   游华山我对随处可见的险毫无印象,却那么深那么牢的记住了一轮冬日。
   百岁老人的乐观,是献给老者的一轮冬日;同事风雨阻挡不住的执著,是献给事业的一轮冬日;平凡男子的坦诚,是献给爱情的一轮冬日;金大侠那一册册奇思妙想的武侠书,是一轮赠送给万千读者心灵的暖和而恒久的的冬日。(《东方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某些丢失
后一篇:城市眺望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