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红楼梦》原稿一定存在
(2020-09-30 11:22:13)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只说《红楼梦》原稿一定存在
作者:王有庆(辽宁)
我们必须先认识清楚《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全书明写了一个故事,隐写了一个故事。很显然,作者目的是要传播隐写的故事,索隐是红学的主要任务。否定这一点的,无需再往下看本文,去探索八十回后人物结局去吧。明写的故事无需说。隐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至少同时具备以下五点:
一、围绕作者自己身边的。“此系身前身后事”,注意,还有身后事。
二、没有明确记载的。如果已有人明确记录过的,还绞尽脑汁去隐写,岂不太可笑了吗?
三、涉及一个女人的死。构思一个大观园“只因一个葬花塚”。
四、说出来会没命的。
五、无限悲伤,一生难以释怀,不说又死不瞑目的。“哭成此书”,“一把辛酸泪”。这是最起码的五点认识,不认可这五点的,也无需再往下看本文了。
(波澜壮阔的改朝换代史所涉及的人和事很显然不是作者身边事;痛失皇位,怨天尤人,无限悲伤,难以释怀,显然也不合适;叹世事无常,家业兴衰,恨做不成官二代富二代,看破红尘,也不合适;揭示封建社会腐朽末落,更不合适。)
再进一步的认识:
一个“情”字是中心,涉及作者同一个女人的感情经历,这个女人(的死)与皇家有关;背景锁定曹家和皇家,“六次南巡,四次住他家”;涉及康、雍政治,曹家兴衰;这就是作者“无可奈何”,不敢说,不说又死不瞑目的原因。
再进一步:
作者为了隐写这个真故事,倾尽了毕生心血。不仅纹尽脑汁,运用了无人企及的高超写作技巧:一手二牍、一击二鸣、明修栈道(如判词之类)、暗渡陈仓……极其复杂,同时还策划了神秘的人生轨迹,隐藏了自己、批书人。“若说曹雪芹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此回楔子又何人所写?看官莫被骗过。”如果曹雪芹(我指目前通行的所考证的曹雪芹)是作者,他没必要不承认自己是作者而非要把自己说成编辑。说自己增删五次披阅十载,撰目录分章回,就算不是他作的,他明目张胆、大张旗鼓为这书做编辑,不也一样陷入文字狱吗?曹雪芹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是作者的假面具,曹雪芹若只是个编辑,他有什么资格说“字字看来全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呢?
再进一步:
作者写书不是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游戏笔墨(不多论)。这样精彩的一部书(真故事太过隐蔽,没有脂评,作者根据不会陷入文字狱),十年时间不可能不广泛流传,作者不可能不扬名。所以作者运用了脂评,脂评无论是何人所为,都是源于作者受意。脂评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脂评,作品只是一个大百科全书,所以脂评从来就与正文并存的。脂评大大增加了作者及作品的危险性,所以作者隐藏了自己,控制了抄本流传范围。
所以,关于《红楼梦》的所有谜团都是作者精心策划制造的,作者目的就是提高后世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度,他甚至操纵了身后红学的形成,且轰轰烈烈,这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所没有的现象。谜的存在,正是答案存在的前提,包括书名、作者、批书人、佚稿、写作过程、作品构思、时代、人物、事件,都是通过作品本身制造出来的,根本不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作者通过制谜,把读者引向答案。我坚信作者一定会把我们引向终级答案,那就是石头记原稿。作者著书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后人找到答案,所有答案的主要线索也必然隐藏在作品当中。
认清了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必然认清了作者(这里不讨论作者是谁)特征:出身不凡、才华横溢、感情真挚、终生难忘、目标明确、艰忍执著、心思缜密、擅于布局,用心良苦,,……这样的一位作者,隐姓埋名,流干眼泪、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作品,要把真故事说与世人知道,当他预感生命不久的时候,如何能把尚未完成的书稿随便抛下不管了呢?在严酷的人生境遇下,他必然对作品的后事也会精心策划,也会有万无一失的安排。我们有理由相信让抄本流传,将原稿埋藏(不是埋葬),在书中暗示,等待高明发现是他必用手段。
所以,《红楼梦》作者的原稿一定存在,什么都可以不信,都可以探讨,原稿的存在必须相信。
焦虑:
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发掘需要国家文物部门执行,其他任何部门或个人擅自行动都是违法犯罪。国家文物部门又只相信权威的红学专家,大多红学专家又都认为是天大的笑话。所以,我们只能大声疾呼,希望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然而这大声疾呼又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别有用心之人参透密码,文物就危险了。文物在决定发掘未得到有效保护之前,切不敢向任何人透露全部“密码”,然而这也是尴尬的,不说出密码,又如何说服专家相信呢?若告诉了专家密码而专家依然不信,且当个大笑话传开,传到“摸金校尉”耳朵里,他们可是神通广大、胆大妄为的,文物会惨遭破坏。所以必须选择徳高望重的人,必须十分谨慎。我们太需要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了。但是,谈何容易?
我突然想起了王圆箓。王圆百倍努力,奔走呼号,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但无人正视,还尽显各色嘴脸。最后,终于失控了。擅长说风凉话的国人骂他是千古罪人。敦煌藏经洞是看得见的宝藏,尚且如此艰难,何况我们这“凭空臆想”的宝贝呢?
后记:
虽然作为一个《红楼梦》的初级读者,平时也听、读一些红学研究讲座和文章,但是觉得大多研究成果解释了东解释不了西,问题都源于对作品和作者整体上认识不清,以致于整体上逻辑不通。当发现管建华的《侦破红楼》研究成果时,一下子潜意识里认为她对了。我们不能确定管老师的全部推断将来都被一一印证。然而,管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找到了打开红楼的钥匙(真正参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不细论)并且发现了红楼的终级档案(原稿)的线索,这是整个红学界想都不敢想,而且告诉他们,他们还要掩口而笑的事。这想来也并不为奇,试想:如果从来没有过脂评,脂砚斋若是今人,她突然告诉你这个被欣赏了二百多年的大百科全书里面隐藏着另一个故事,那么脂砚斋也一定会引来全社会的嘲笑。甚为激动的同时也深为感动,管建华老师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声呼喊,百倍努力,“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很显然,管老师不是为了炒作,如果为了炒作,她应当不会积极主张去发掘原稿文物,这样反而会炒作更长时间。
2020年8月管建华老师的《侦破红楼》出版了(管老师微信号gjr13653506186),这是红学的署光。欣喜之余作两首绝句致贺,一首隐“偵破紅樓”四字,一首隐管老师的名字,现抄录于此,以最后一句作为本文结束:
(一)假真掺半合分明,跛足茫茫石迹清。
缕缕丝丝需剥茧,林中玉带探脂评。
(二)重来青埂世沧桑,都向无稽考据忙。
泪问石兄关键话,始知原本不荒唐。
2020年9月20日触屏手写稿
作者:王有庆(辽宁)
焦虑:
后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