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粮油》首次转载“粮库防汛”一文
(2024-07-31 17:09:33)
标签:
文化岁月粮油 |
分类: 随笔 |
《天津粮油》2024.13
目录
2024
总第
文史之窗
那些年,粮库防汛的事儿
我离开八一面粉厂已经三十多年了,原先的面粉车间、饼干车间和南院粮库,早已经建成清静幽雅的住宅小区,再也见不到当年的粮囤、货台和机声隆隆的面粉车间。前不久,我专程到那里看了看,一片片新建小区尽收眼底。蓦然,发现小区间有一处熟悉而斑驳的红砖墙头,(那曾经是我单身宿舍的院墙,墙外就是木箱厂。瞬间,忽然)唤醒我对往事的记忆,时光一下子(很快)把我拉回到八十年代初的那些日子。
那个时候,粮库的基础建设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备。厂区分南北两个大院,每天一睁眼,院子里都是一排排土粮仓,五米多高,锥形塔尖,有一个灰色的塔尖帽盖儿。大老远一看,像是一排排的蒙古包,又像是一颗颗刚出土的巨大“蘑菇”,洁白的仓面上有两个通风的小窗,好像是战争年代的“炮楼瞭望口”。要说库区最多的,还是那一片片的由石材和枕木搭成的货台,上边覆盖
着军绿色的帆布,像是卧姿待发的“战士”。平时,厂区里总有
运粮火车咣咣当当,冒着滚滚的蒸汽,出出进进;运粮车辆也是应接不暇,汽车、马车、三轮车、小推车、自行车应接不暇,成为粮库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逢进入
6
记得有一年的汛期,电闪雷鸣,狂风呼啸,暴雨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库区外四周的积水一时泄不下去,拼命往库区里灌,形成了“四面临敌”的倒灌态势。库领导面对险情,(群策群力,)立即决定把备用的四台大马力水泵调到积水最深的地方,24
的艰苦奋战,积水才缓缓退去,确保了粮库的安全,库区里和甬
路上却留下一层层污浊的烂泥浆。库领导按照分片负责的原则,各个班组落实责任,党员干部积极带头,赤脚上阵,连续清淤,一直连续干到第三天的清晨,粮库才面目一新,秩序井然,确保了大雨无灾情,汛期齐上阵,粮食保安全的目标。
如今的粮库已经见不到过去的模样。一座座大型平房仓、现代化楼房仓、浅圆仓、半地下仓星罗棋布,容量
1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粮食安全事关民生大局。如今,粮库的职工再也不为每年的汛期储存粮食担忧犯愁了!今年,全国夏粮再创新高,粮食储备充足,饭碗已牢牢地端在中国老百姓的手中。
来源:《天津工人报副刊》
作者:卞显光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