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粮油》首次转载“粮库防汛”一文

(2024-07-31 17:09:33)
标签:

文化

岁月

粮油

分类: 随笔
自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至今已经过去26个年头(1998年首次在《天津工人报》发微小说《得失》)。近几年,又陆续写了有关粮食的短文,并与原单位老职工分享。
近日,《天津粮油》2024年13期,转载了我的《那些年,粮库防汛的事儿》一文,甚是欣喜!

文史之

那些年,粮库防汛的事

 

我离开八一面粉厂已经三十多年了,原先的面粉车间、饼干车间和南院粮库,早已经建成清静幽雅的住宅小区,再也见不到当年的粮囤、货台和机声隆隆的面粉车间。前不久,我专程到那里看了看,一片片新建小区尽收眼底。蓦然,发现小区间有一处熟悉而斑驳的红砖墙头,(那曾经是我单身宿舍的院墙,墙外就是木箱厂。瞬间,忽然)唤醒我对往事的记忆,时光一下子(很快)把我拉回到八十年代初的那些日子。

 

那个时候,粮库的基础建设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备。厂区分南北两个大院,每天一睁眼,院子里都是一排排土粮仓,五米多高,锥形塔尖,有一个灰色的塔尖帽盖儿。大老远一看,像是一排排的蒙古包,又像是一颗颗刚出土的巨大“蘑菇”,洁白的仓面上有两个通风的小窗,好像是战争年代的“炮楼望口”。要说库区最多的,还是那一片片的由石材和枕木搭成的货台,上边覆盖


着军绿色的帆布,像是卧姿待发的“战士”。平时,厂区里总有

运粮火车咣咣当当,冒着滚滚的蒸汽,出出进进;运粮车辆也是应接不暇,汽车、马车、三轮车、小推车、自行车应接不暇,成为粮库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逢进入 6 月底入汛,粮库就进入了“非常时期”。粮库专门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分成储运组、排水组、后勤组和安全保卫组。市局通知各市区粮站,要备足粮油储备,一到汛期,粮库经常下雨积水,防汛排水和清淤成为那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企业的党员干部一旦闻听雨情,就拼命往粮库跑,看看哪个货台忘了苫盖,哪个粮仓正在卸粮,哪个台位位置偏低,需要重新调整提升。我所在的团总支也和全体干部一样,轮流到一线日夜值班、巡查,十多台排水泵调试一新,时刻等待着启动。库区内高音喇叭,不时传来最新汛情通知。一场防汛抗涝的战役迅速在粮库拉开。有时候,赶上预报下大雨,厂大门挡水板、沙袋、救灾物资早已布置到位,形成了职工誓保粮食安全的壮观场面。

记得有一年的汛期,电闪雷鸣,狂风呼啸,暴雨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库区外四周的积水一时泄不下去,拼命往库区里灌,形成了“四面临敌”的倒灌态势。库领导面对险情,群策群力,)立即决定把备用的四台大马力水泵调到积水最深的地方,24 小时不停抽水。食堂职工给每个抗讯职工送去了包子、姜汤和西瓜。红桥区排水所闻讯后,也前来支援,把库周围的水连夜排放到附近的子牙河里,逐渐缓解了库区高水位积水的压力。经过一昼夜


的艰苦奋战,积水才缓缓退去,确保了粮库的安全,库区里和甬

路上却留下一层层污浊的烂泥浆。库领导按照分片负责的原则,各个班组落实责任,党员干部积极带头,赤脚上阵,连续清淤,一直连续干到第三天的清晨,粮库才面目一新,秩序井然,确保了大雨无灾情,汛期齐上阵,粮食保安全的目标。

如今的粮库已经见不到过去的模样。一座座大型平房仓、现代化楼房仓、浅圆仓、半地下仓星罗棋布,容量 120 吨的银灰色钢板仓高大挺拔。粮食储藏功能齐全,粮食管理更趋科学化、智能化,库区内宽敞幽静、花草果木竞相绽放似园林一般,优雅宽敞的储粮环境,保证了我市粮食安全和民需供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粮食安全事关民生大局。如今,粮库的职工再也不为每年的汛期储存粮食担忧犯愁了!今年,全国夏粮再创新高,粮食储备充足,饭碗已牢牢地端在中国老百姓的手中。

来源:《天津工人报副刊》

作者:卞显光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