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寻路老马
寻路老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6
  • 关注人气:2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教育的选择与感悟(1)放弃公立体系

(2013-11-05 20:29:10)
标签:

基础教育

国际学校

教育

分类: 发现教育
儿子6年级了。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公立,进了国际学校,原因有四。

1. 小学不必上6年。孩子十一二岁开始就可以进入“中学生”状态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用小学上五年的做法(我国早期也是),我非常赞同。同时,高中阶段堪称小大学,扎扎实实上四年是很好的。别小看一年的差别,这是个战略性的调整。所以,我们一直在找能接收5年级毕业生的7年制中学,或是采用了美制的国际学校。

2. 英语教育的问题。儿子最好的一科就是英语,超过了大部分的同龄孩子。他不仅不怕,还喜欢上了英语。如果在公立学校上中学,英语就废了。我不希望他将来出国还靠应试技巧而不是真实水平。所以,他需要真正的英语学习环境。

3. 在一些关键点上,国内公立学校要求太低。很多人误以为国内基础教育比国外严,真相是侧重点不同,很多地方我们落后,比如阅读,比如独立思考与表达,比如团队协作,比如科学课,等等。你比一比教材和参考书的厚薄就知道了。
http://s5/bmiddle/001qTWF9ty6DZkKCli4a4&690

以我们津津乐道的数学为例,统计学里的茎叶图(Stem-and-leaf Plot)在国外6年级的数学教材里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可参见McGraw-Hill出版的“Everyday Mathematics, Grade 6”),而国内到高中才有。至于科学课就更不用提了,儿子那天抱回一本800多页的"Life Science",说这就是他们用的教材。我看了很高兴,学校没把孩子当傻瓜。

4. 对接IB课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合理的体系。它具跨文化特色(不像A-Level或AP等免不了有国家和地方烙印),强调批判思维,强调表达与写作,强调母语,强调社区服务,等等,它的考试里主观题很多,弱化所谓标准答案。这些优秀理念让人流口水。

当然,学好IB谈何容易,它要求英语彻底过关,还要和全世界的孩子竞争,淘汰率很高。不过一旦学好,就有了面向全球选择优秀大学的资本。(我猜测,若干年后北大清华也会认可IB成绩……)

毫无疑问,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这里没有对错,也勿论好坏。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要想优秀,并无捷径可走,只能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有一天吃晚饭时,我和儿子讲起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Outlier》一书里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做事要想超越平凡,练习的时间都不能少于10000小时。据说即便像莫扎特这样的少年天才,有人统计了他的训练时间,也没有低于10000小时。】

(未完待续)

预告《孩子教育的选择与感悟(2):母语学习始终放在首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