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路家庄党支部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直围绕发展抓党建,围绕经济抓党建,一步一个脚印,使路家庄走出一条脱贫路。
王志英
“党的建设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党建工作抓好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就能更好的发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更加明显。”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辉说。
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路家庄党支部曾经换g过多次届,但换届换人不换发展蓝图,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直围绕发展抓党建,围绕经济抓党建,与时俱进抓党建,使路家庄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8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是1978年162元的123.46倍。
回忆由穷变富的历程,路家庄群众都伸出大姆指说:“这是历届党支部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
1984年春,路家庄人逐渐意识到:单一种植粮棉产量低,收入少,他们从承包苹果园得到启发,建议把只种粮棉改为同时发展果业经济。党支部因势利导,发动全村村民展开“如何调整种植结构”大讨论,经过大半年村民讨论,当年秋天就掀起了第一次调产高潮--栽种果树热,直到2002年底,全村栽植经济林2000亩,人均2亩;
2003年,村“两委”又根据群众意见,再次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经济林2300亩,把全村4300亩耕地100%栽成了桃树和果树,使果业成了全村的主导产业。
发展果业需要水利支撑。党支部又审时度势,及时总结和推广了当时四队实行股份制打井的经验,使全村很快由一眼人畜吃水井发展到股份制深井11眼,再到13眼,使全村100%旱地变成了100%水地。
之后,党支部和村委会又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建了“路露红”品牌苹果;引进10几个优良桃种,改造了500亩桃林;发展水果经纪人20余人,打造了一个每年储藏销售苹果900多万斤的“四良果库”,不但延长了苹果的销售期,解决了路家庄卖果难问题,而且为周边村、乡(镇)、县,特别是临猗县和万荣县销售了大量苹果。
果业富了路家庄人。现在里路家庄100%户购置了小轿车,100%户盖起了新房,50%户在城内买了单元楼。
2018年,新的党支部组建后,仍然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要任务,首先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回来“新、奇、特、优”的油桃新品种,如中桃19号、20号、21号、中油金铭、中油蟠5号和7号等,对效益低下的老品种进行改造;又组织50余名村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迅速提高村民整体素质;还牵头成立了“上郭乡果业协会”,为提高全乡水果产业组织化程度而提供一流服务。2019年,党支部和村委会又从彻底解决果品销路问题为出发点,拟于最近启动“路家庄村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服务中心”项目,占地七亩、建造24间线上线下营业用房,一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中,党支部还先人一着,大胆创新,支持村民杨亚宁和丈夫谢进孝办起乡村旅游景点。他们夫妻二人,原在西安做钢材生意,在“凤还巢”政策带动下回到村里,党支部立即和村委会研究,从集体土地中流转给他们290多亩地,支持他们建起了“桃园山庄”。庄内种植有200多亩桃树和应季水果,树下则种植草种和野菜,再用青草养殖鸡、羊、鱼,然后用羊粪鸡粪下地,再销售健康的乡村土产食品,他们以科技带动经济循环,生态带动绿色环保,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品牌。庄内还建有就餐大厅,卡拉OK厅、休闲棋牌室、乒乓球台、拳击软袋等健身场地,使山庄成为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为路家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的同时,路家庄党支部还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有图书室;花鼓表演队,花鼓名气很大,也多次获奖,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全家总动员》节目:还成立有文艺宣传队、老年舞蹈队,一到农闲季节和夕阳西下,村里四个广场就有许多文体爱好者前来唱歌、唱戏、跳舞和健身……
为了保证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党支部还修缮了党员活动室,新增了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和健全了“七会一队”制度,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发展合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经济,服务民生,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老区村打造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改革开放是路家庄由穷变富的法宝,党建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是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路家庄人从脱贫致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