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龙头街,浓缩老昆明

(2015-11-02 07:06:40)
标签:

旅游

龙头街

老昆明

闻一多

昆明

分类: 旅游快讯
    说起龙头街,老昆明几乎都知道——哪里有菜品好吃的小馆子,周三的赶集日,哪里有文物保护建筑,哪里是谁的名人的故居……如今,龙头街随着城市改造,正在“重装升级”为“龙泉古镇,它往日的那些精彩与传奇也将由此延续下去:
  老昆明人眼中的“小香港”
龙头街赶集
  “当时,凡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东西,肯定能在龙头街买到。”在昆明人眼里,龙头街早已不是“百货市场”,而是“万货市场”,人们都称龙头街为“小香港”。
  老一辈人说,昆明有神龙盘踞,神龙带出河流,汇成了黑白蓝青等龙潭,而龙头街位于‘龙首’,故因此得名。
  历史上,龙头村是昆明北郊唯一的农村集市,当中一条南北走向、长约100米的狭窄小街就是龙头街。很早以前,龙头街是昆明通往嵩明、寻甸、昭通及四川的交通要道,所以商人们最先在这里安定了下来。
  到了清朝,运送茶叶的马帮都会经过龙头街,吸引了更多做生意的外地人,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那时开始,龙头街本地人也动起了“生意头脑”,相继开起了饭馆、油坊、茶室等,龙头街越来越热闹,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到了清末,龙头街成为了马帮的驿站以及茶马古道的交汇处,昆明与外地贸易发展到了十分繁荣的地步。
  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
  1941年秋,正当秋风瑟瑟,乍暖还寒时节,夜里,一位外乡人突然来到昆明北郊的司家营村。在一家“一颗印”式的土木结构建筑物前,这位外乡人停下了脚步,以做火柴皮为生的房主司荣上前搭讪。后来,这间房子出租给了这位外乡人,他就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
闻一多故居
  “这栋房子建于1938年,闻一多在此一住就是三年,听说后来朱自清先生也住过。”房主司兰英老太太介绍,自己现在和黄润生老人看护着这个祖上留下来的院落,来人就为他们讲述往事。
史语研究所旧址
  抗战时期,龙头街曾聚集了史语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我国一批著名的科研院所,梁思成、闻一多、朱自清等众多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先后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后来评选为“院士”的,就有35名之多。对此,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曾慨叹:“在龙泉镇这样一个农村集镇,一段历史时期中,聚集了 这么多院士级的人物工作生活,在全世界范围也是绝无仅有的,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大奇迹。”     
  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曾发生过金岳霖与二人的“君子三角恋情”故事;蒋梦麟曾带着穿旗袍的妻子来做客,引起全村村民的轰动;梁思成平日与两个女儿嬉笑 打闹的场景……林徽因经常在龙头村一带的民居采风,为当地学校和村落绘制了不少图纸,也记录了一批当地的民谣,她所写的《茶铺》、《小楼》等纪事诗歌,描 绘了今天昆明已经消失的景色。毫无疑问,龙头街便是战乱时期这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每周三的“乡街子”已经消失,很多名人故居与古建筑也有些破败;而龙头街也在等待着涅槃重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