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智体诗赏析

(2008-08-14 09:59:46)
标签:

杂谈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6/20071223/44C2B347334114EB111A21B3E4BF931C_500.jpg
 

去年我买了一本趣味诗三百首的书,其中讲到神智体诗,现贴几首供有兴趣的朋友欣赏。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它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的利用,不是靠调序的利用。以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
      以下是苏东坡的晚眺诗。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7/20080220/0C87313C923E71038BC034EDAF73821B_500.jpg


上面十二个字的写法是:亭字极长、景字极短,画字写的是繁体,里面缺了个“人”字;老字稍大、拖字横写、筇字竹头极细;首字反写,云字中雨云两部分中间断开、暮字下日斜写;江字写作,蘸字倒写,峰字山旁倒写。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辽国使臣出使大宋。这位辽国使者博闻多识,且汉诗写得极好,闲时常跑到翰林院里,拿些古里古怪的诗文来为难翰林学士,那些翰林学士倒有大半答不上来,弄得大宋君臣上下很没面子。宋神宗就请出大学士苏东坡来对付。这日,辽国使臣碰到苏东坡又来以诗文问题相请教,闲谈间论及诗词,辽国使臣说:“写诗作赋太简单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宋朝读书人会乐此不疲。”说罢使臣便随口吟出十首原创咏梅花的诗词。苏学士微微一笑说:“你说得对,其实写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把写好的诗读出来才考学问呢。读诗好象有点难。有这里有一首晚眺诗,想请先生帮忙念一下。”说完信手写下一行文字,仅十二个字。其中或长写短写,或横写侧写,或反写倒写。让辽国使臣来读。这辽使心想:连首诗也不会读,这苏轼恐怕也是徒有虚名吧。然而,待这辽使一见出示的晚眺诗(见上图),横看竖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刚才还趾高气昂的辽国使者看了半天也读不出来,只好面红耳赤地低头认输,声言“自后不复言诗矣”。
      那么,这首诗到底应如何读?依字书写意图,全诗应是这样: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还有一首也贴出供大家欣赏: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7/20080219/0B75CA69DA9362E678990F028BB59DD3_500.jpg


      这是一首模仿前诗的民歌,按其字面及字形应读作:
                       夜长枕横意心歪,斜月三更门半开。
                       短命到(倒)今无口信,肝肠(长)望断没人来。
        写的是一女子在家里等待与情人偷偷相会,然而等到了三更天,那个短命的还没来。虽然内容俚俗,但在形式上颇得神智体要旨。

        还有一些神智体诗是网上看到的有些还加上了颜色表示意思,也贴些出来供欣赏: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6/20080216/03AFC8A3C16E80578F99516C2F4DBD93_500.jpg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6/20080216/DEEB07CF553FE1D8A1DD56EBCC29EA61_500.jpg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6/20080216/8CE14149079D2C041CB2174220666319_500.jpg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6/20080216/3709F8CAF86105F2D37D1A7E7D491295_500.jpg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6/20080216/59AB1FA41D5FB19E4F931FC05775303A_500.jpg
             欢迎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文诗赏析
后一篇: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