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在博客文章中最火的莫过于《非诚勿扰》主持人之一的乐嘉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写给18岁儿子的信》,我是认真的通读了两遍,他对儿子在“情爱、未来、梦想、朋友、真实”五个方面的人生畅谈,这也正是我们为人父母最关心的。不得不佩服乐嘉的勇气和文笔,全文中最欣赏的莫过于他对儿子成长过程的一颗“平常心”,即对他现在已取得的成绩表示欣慰,同时也未一味的乐观、唱高调,让孩子能冷眼面对真实的中国社会环境,在这一点上我与乐嘉不谋而合,我经常对妻子说“不期许儿子将来能飞黄腾达、万众瞩目,只要他将来能安安分分、脚踏实地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和妻儿,过着较为舒适的生活,重要的是不当啃老族,就一切OK了,也算我们做父母的没白养他一场!”,妻子听后总感觉我的言论过于“悲观”了,说句实话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龙成凤,我们做父母的也光荣,但是现实无数次证明,一个社会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才能成为精英,我和妻子都做不到的,怎么这样去要求儿子?!最后只会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对孩子有期望是件好事,但是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许经常都扭曲成了一种负担,经常从报纸、网络、电视看到花样年华的孩子自杀抗争的,还有弑母杀父的,这些都是期望过大的结果,与其得此“恶果”,还不如让孩子自然平和的快乐成长,虽然最终“果实”可能不大,但也是甘甜可口的,这样岂不更好?!
儿子从周二开始到他奶奶家“避病”,几天来不发烧了、稍有点咳嗽,但周五晚儿子突然说耳朵痛、肚子痛,为防万一,立即拉着儿子去了医院,经过一次呕吐肚子倒是不痛了,耳朵经检查是长时间的感冒不愈引起的急性中耳炎,需要每天打2次头孢类的吊针消炎,为避免来回折腾只好住院治疗,周六上午,儿子再次住院了,2011年儿子也是在5月份,第一次住院,时隔一年故地重游。
本周记录儿子住院交友记,住院后儿子和同室的病友交往热烈,儿子由于中耳炎这次住在耳鼻喉科病房,同病房住两个人,周六下午入住时,另一病床住着一个老人,他的儿子、儿媳陪床,儿子很懂礼貌的叫爷爷好,阿姨好,叔叔好,很快就与他们混熟了,周日下午老人出院时,儿子恋恋不舍,还掉了眼泪,呵呵,挺重感情!周日下午,一名大三的学生住了进来,儿子很快又了熟了,晚上非要到叔叔床上玩,在叔叔床上洗脸,还向叔叔提问题,看到儿子善于交往的亲和力,我和妻子很欣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