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虬
云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87
  • 关注人气: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拳如何“发劲”(转载)

(2011-04-29 15:44:59)
标签:

太极

推手

发劲

体育

分类: 缘定太极
发劲。即螺旋劲的加速度。想发人,非发劲不可。不知发劲,怎能击人,更不用说拳击。如果仅以太极拳养身,暂且不说。如想防身,非知发劲不可。因太极拳若仅知化而不知发,就是只知守而不知攻。要知道化中有时不能手手化净,怎样能安然无事。一有失败,便牵连全部。进一步说,即使不求胜于人,至少也应不败于人,故非一化一发(即一攻一守)不可。这样可使敌人不能致全力于发,也得顾及于化了。故前辈发人有“出手见红”之说,意思就是一出手,便使敌人跌倒,不让人攻而守,或自己守而攻,免得多费时间与精神,这实在是至理名言。否则,既要注意于守,又要注意于攻,反使自己的精神分散,让别人有机可乘。发劲中,除借劲钻劲外,其他诸劲在未发之前,均须有化、引、拿。拿的得势,方能说发。不然发也无效。这在初学者本来就觉着困难,经过长期勤学苦练,一劲通后,其他劲也就通了,没有精通一劲而不能使用其他劲的。学习者于练习发劲之初,应当先知劲路。人的全身,哪处是根,哪处是枝,何处为梢?人的上身,何处是根、枝、梢?人的下身,何处是根、枝、梢?人的全身,足是根,身为枝,头是梢;上身,肩是根,肘是枝,手是梢;下身,腿是根,膝是枝,脚是梢。这是武术中所讲的明三节,三节不明终身是空。讲的就是人体生理结构的规律,在太极推手中按照生理结构规律的应用。故拿人、发人,必须先制其根,这就是所谓的登堂入室,也是摧敌拔根,根就是最基础的东西,连根拔掉,就是此意。能明确这一宗旨,才能发人。否则,就象缘木求鱼,最终也不可能得到。但是以劲发人时,必定有三要素:(1)机势;(2)方向;(3)时间。机势,就是我顺势人背势,敌人的重心偏于一方,显露其焦点。换句话说敌人的重心已经歪了,身上有一部分发呆(即拗住的一点,就是双重),同时其重心上移,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正或隅,必须随敌的背向而发。时间须恰到好处,就是等敌人旧劲已完,新劲未生的时候(发呆时),或后退的时候。不能早也不能迟。早了,则敌势未完,容易生顶抗的弊端;迟了,则敌人发觉而发生变化。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如果知机势而不知方向,容易犯落空与敌相顶;但知机势和方向,而不知时间,也容易犯顶抗或发的不足等弊端。如果三者能俱全,则发人很容易,就象弹丸脱手,无往而不胜。相反,我们发势虽猛,仍无效用可说。除这三者之外,还要注意自己与敌人的距离。过远,则劲不能达;太近,则自己的劲被闷闭,不能发生。至于发劲的高低上下也有关系。人高,我高;人低,我低。人过低,则我发其上部;人过高,则我发其中部或下部。而敌人的身躯长矮、大小、轻重,也必须留意。一般矮者,宜发其上部;长者,宜发其中部、下部之间;上下轻重相当者,宜发其中部;上轻下重者,宜发其下部;上重下轻者,宜发其上部。这种轻重,可于推手时,用沾粘劲与引化劲探知的。发的地点,有时发其呆实处;有时发其虚而不能变化处;有时手指引其力出,而以掌发之。总之,虚虚实实,先使敌意散乱引出其焦点,然后发之,可随机来运用。一些艺高者自己的焦点很小,而发觉别人的焦点很大,而且在敌人身上任何一部分,都能引出焦点而发的。同时,自身的任何一部分均可发人,而且在发人时,又是在一刹那间一触即发、即引即发、一引一发、代引代发。发劲时,必须要求周身一致,而且出于不知不觉。发劲者自觉愈无劲,而受者愈觉沉重。相反,本身自觉出劲很猛,但被击者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反应。这里的原因,实际上因发者自觉有劲,其实劲并未全部透出,而自觉无劲者,彼劲已全部透出来了。因此,发劲必须象放箭,曲中求直,节节贯穿,应当完全吐出,就一点也别停留于手臂中。发人多不畅者,常有三停。以上肢来说,一停于肩穴,二停于拐肘,三停于掌根;以下肢来说,一停于髀,二停于膝,三停于踵;以中部来说,一停于胸,二停于腹,三停于丹田。发时,身法中正,下塌裆劲,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下塌外碾,根据全身立体螺旋上下两杆秤的螺旋杠杆原理,旋转的点发直来的点,来力大引进落空,力小反弹回去。最后,发人如褥草,做到就是一动无处不动,一转无处不转,高度螺旋运动条件反射原理下的神明之境界,此境界完全由练拳而来,别无它法。还要做到发人时要有招手和拿手,就是首先要保持不败,然后不致失手伤人,伤人者不但武德不好,而且功夫还是未到,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