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虬
云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87
  • 关注人气: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阿凡达》PK《孔子》

(2010-02-03 09:47:45)
标签:

阿凡达

孔子

观后感

电影

娱乐

分类: 阅读新得

    我看《阿凡达》PK《孔子》  PK  我看《阿凡达》PK《孔子》

  2010年1月份电影市场最火爆的莫过于《阿凡达》和《孔子》,一部是卡梅隆14年磨一剑5亿美元投资的科幻巨片,另一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圣贤之首孔子的传记式大片,再加上市场化的炒作,一个未来时代的阿凡达和两千年以前的孔子在21世纪的今天PK了起来,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不过票房上胜负已分,《阿凡达》目前全球票房已经到了20亿美元,超过97年的《泰坦尼克》成为新的高峰。两部电影我都是下载看的,肯定是没有在影院的音响效果,有了孩子时间不允许,也只有这样一睹大片了,两人还省了200多元呢,呵呵。下面是我看两部影片的感受:

    一、关于《孔子》

    这部影片上映前,炒作孔子与南子的婚外情来吸引票房,这让很多孔氏后人不满,影片看完后,第一感觉这片名不准确,影片从孔子五十一岁任鲁国中都宰始,到孔子七十三岁卒止,只有二十三年的时间,是孔子人生的1/3,所以片名《孔子后半生》是否更为合适;第二与南子的婚外情,且不论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么一段,仅就影片中没感觉两人有什么,有也是南子的单相思,妾有意郎无心,孔子坐怀不乱,只有南子的一句话“旁人只看到夫子的苦难,那知道夫子从苦难中得到的”打动了孔子,夫子感为知己,知孔丘者——南子也!《孔子》看后让人失望,本应是一部史诗般的巨片,但现在看距离“史诗”还有很远!幸亏没到影院花冤枉钱!(后附:孔子生平简介)

    二、关于《阿凡达》

    《阿凡达》开场的十分钟,是对观众视觉冲击的十分钟,瞬间就把观众带入了紧张的情节:在2154年,美军在一个叫潘朵拉的行星,开采地球急需的一种矿产,潘朵拉对地球毫无威胁,但是我们还是要派出军队去进攻和征服她。潘多拉星球气候恶劣,土著敌意很深,男主人公进退两难,阿凡达计划没有人性,来自地球的侵略者冷漠无情。潘朵拉茂盛的丛林里居住着和平的纳维人,他们是蓝色皮肤,金色眼睛,体型修长的巨人,每个约有12英尺高,纳维人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存之道有深刻的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其他生灵相知共存,这种相处之道跟美洲土著非常相似。地球人对潘多拉星球发起攻击,随后潘多拉星球在操纵阿凡达的杰克带领下发动反击,场面宏大异常,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完全无法想象。杀戮与毁灭中饱含史诗般的想象和创造力,而其焚天毁地的巨大破坏又是那么叫人目瞪口呆,后背发寒!看《阿凡达》2D电影已经足够真实,期待着在春节期间看3D的。

 

 

附记:【孔子生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