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山游记

标签:
旅游娄烦云顶山牦牛白桦树 |
云顶山游记
戊子年仲夏,正值学校放暑假。应在娄烦工作的亲友老段之邀,我和同事一行七人驱车前往娄烦县,开始了为期二日的参观访问之旅。“娄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称呼,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国、郡、县、乡的名称。据史料记载,“周王绘图有楼烦国”,由此可见,“娄烦”作为一个行政区域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且当时统辖的范围远广大于现今的县制。
图片1,娄烦县地图(网络图片)
娄烦县现归属太原市管辖。在娄烦县米峪镇独石河村西南有一座高山名曰云顶山,主峰海拔2789米,是太原境内最高峰,因其山势险峻、山顶直插云际而得名。云顶山距省城太原市110公里的路程,景区面积2386公顷,森林面积1283公顷,亚高山草甸面积200余公顷,与著名的森林旅游区——庞泉沟景区南北相连。是太原市海拔地形最高耸、山水景观最优美、空气最清新、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一座高山。
图片2,云顶山景区新建的牌楼(网友拍摄)
是日早晨6:30时,我们乘坐面包车从太原出发,旅程途中因故延误了些许时间,车到云顶山已是上午10:30时许。上云顶山的路是一条碎石土路,但见蜿蜒地伸向山林的深处。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面包车在此种路况下根本无法行驶,只好将其停放在山脚之下。多亏老段事先准备周全,早已安排好了一辆越野车等待我们换乘,否则大家必受徒步登山之劳苦。我们换乘汽车后,越野车便在碎石的山路上开始行驶,说是“行驶”,不如说在“爬行”更恰当。山路是新开就的,路面高低不平,坡陡弯急。在急弯处必须采取“倒拐”才能够转变方向。越野车司机驾驶技术娴熟,尤其在爬陡坡时换挡迅速,动作衔接合理流畅。看到他那一连串的操作技能后,我最初那颗悬着的心开始慢慢地放了下来。我转而探头车窗外:林木森森,日光少现;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在针叶和阔叶混生林带中,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久违的数棵白桦树映入了眼帘,那是我最喜爱的一种树木,一种耐寒、洁白、向上的树种。白桦树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枝叶扶疏,姿态优美,树干修直,洁白雅致。然而,这里的白桦树有的却呈现褐红色彩,原因何故?不得而知,尚有待植物学家去考察研究,给出科学答案。
图片3,上云顶山的路是一条碎石土路,但见蜿蜒地伸向山林的深处。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网络图片)
图片4,这里的白桦树有的却呈现褐红色彩。
随着越野车不断努力地向山顶爬行,针叶和阔叶混生林带逐渐移出了我的视线,转而进入了单一的针叶林带。这里,松树和柏树交错共生,个个收拢腰身,棵棵挺直向上。松树青翠,柏树葱茏。风过处,松涛阵阵;雨来临,相互靠拢;宛如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团结和睦,发出肃穆沉重的低吼;…
…
图片5,松树青翠,柏树葱茏。
终于,越野车艰难地爬上了山顶。我们下车后,眼界豁然开朗,心胸顿觉宽广。山顶竟然是一片大草甸子,一派草原风光,真是别有洞天,非同一般。但见,炽热的阳光下,牛儿马儿或卧或悠闲地啃噬着青草,蒲公英、山丹丹、芍药、车前等各色野草、野花随处可见;草与林竟然在山顶有着明显的分界,阳坡生草,背阴长林,山脉起伏,峰峦叠嶂。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白云,白云过后,阳光便毫无遮拦地照射下来,伴着阵阵山风,灼热的光芒倾洒在皮肤上针扎般令人难耐。大家或撑伞、或披衣、或拄拐踏着青草地向另一个山头缓慢前行。青草地上遍及牛马粪便,山丹丹等各色野花竞相开放,几株苍老的松柏树散落地分布在绿草坡上,那两棵被称作“夫妻树”的松树相互依偎,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煞是好看。再往前走,放眼望去便又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站在山顶听风的声音,看青的草地绿的山峰,感受自然的魅力,洗涤被尘世蒙着的心灵,心境是那样的平和舒畅。大家情不自禁唱起歌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其实,这里牛儿多马儿少,可惜一高兴不知道哪一首歌更适合此情此景。
图片6,山顶竟然是一片大草甸子,一派草原风光。
图片7,炽热的阳光下,牛儿马儿或卧或悠闲地啃噬着青草。
图片8至图片13,各色野草、野花随处可见,竞相开放。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草与林竟然在山顶有着明显的分界。
图片15,阳坡生草,背阴长林,山脉起伏,峰峦叠嶂。
图片16,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白云,白云过后,阳光便毫无遮拦地照射下来,伴着阵阵山风,灼热的光芒倾洒在皮肤上针扎般令人难耐。
图片17,盛开的山丹丹花
图片18,几株苍老的松柏树散落地分布在绿草坡上。
图片19,那两棵被称作“夫妻树”的松树相互依偎,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图片20,其实,这里牛儿多马儿少,
正当大家在各自记忆的“歌库里”搜索恰当的歌曲来表达此情此感时,从另一个山头上走下来几位当地村民,他们手指方向对我们高声喊道:“快些上山,山那面有牦牛。快去看啊!”听到他们的喊话,我不由的愣神片刻,因为我知道:牦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称作高原之舟。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牦牛,野牦牛又叫野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认识如此,大家便倍加小心地加快了脚步,向村民所指方位悄然前行。登上山头,我们果然看到了一大群牦牛,数量有200余头,它们正聚拢在另一个山坡上,或吃草或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西藏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这里的牦牛除几只全身呈黑褐色外,其余均呈白色。目睹这群牦牛,我感到很是愕然:云顶山草地的海拔高度估计也就是在2700米左右,这个海拔高度从理论上讲并不适宜西藏牦牛的生长,或许是小环境、小气候的缘故,才使得这群牦牛在此地适应与生存?如是,那么绝大多数牦牛的毛色为什么是白色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图片21,登上山头,我们果然看到了一大群牦牛,数量有200余头,它们正聚拢在另一个山坡上,
图片22,或吃草或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图片23,牦牛身体的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
图片24,这里的牦牛除几只全身呈黑褐色外,其余均呈白色。
牦牛的警觉性很高,且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由于我们行走的距离越来越靠近牦牛群,尽量轻迈步履,尽管小心翼翼,走动的声响依然惊动了它们。牦牛群在一头全身黑褐色的强壮的头牛带领下,开始缓慢地向其它草场转移。须臾,不知何故,牦牛群忽然迅急奔跑起来,场面宏大,蔚为壮观。“得得”的奔跑之声,伴着荡起的尘土在草原上空飘荡、飞扬。… …
图片25,牦牛的警觉性很高,且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
图片26,牦牛群在一头全身黑褐色的强壮的头牛带领下,开始缓慢地向其它草场转移。
图片27,须臾,不知何故,牦牛群忽然迅急奔跑起来,场面宏大,蔚为壮观。
综观云顶山森林景区,从山顶到山下依次分布着草甸带、针叶林带、针叶和阔叶混生林带、灌木疏林带等植物,因海拔原因,山顶是一片茫茫草原,被誉为“太原的青藏高原”。云顶山迄今被完好的原始森林所覆盖,除了半山腰有被砍伐的痕迹,山上保护的很好,遍山古树参天,松柏苍翠,林中栖息着褐马鸡、金钱豹、金雕、灰鹳、牦牛等多种野生动物。正在开发的云顶山森林景区,无疑是娄烦最好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带动周边百姓致富的一处旅游宝地。那么不远的将来,云顶山或将把她那迷人的风姿展现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然而,我的心情却是很矛盾的,试想,如果过度开发,游人过多,就会破坏这里原始的风貌。
让我们用心一起去祈祷,但愿人们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图片28,让我们用心一起去祈祷,但愿人们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后记:
云顶山上生长着的牦牛,传说是早年为了开发成旅游区,娄烦县政府投资数万元,从青海省不远千里购买回十几头牦牛后投入景区的。此传说迄今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回应,不置可否。然而,云顶山确实栖息生长着200余头牦牛,它们不仅真实存在,而且生长得很好,无疑给云顶山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故再去探究传说的真伪,已无实际意义。
倒是可以帮助动植物学家,去重新认识一下地处华北的这块古老高原和原始森林;去重新认识一下牦牛在此得以生存与生长的气候和环境。究竟是环境改变了牦牛的生活习性,还是牦牛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呢?我想,作为一项课题,动植物学家很有必要去深入调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