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再次急增,较上月增加1.53亿元,扣除经济增长的正常需要,大约造成了4%的通胀压力。这些通胀压力极有可能在明年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我在此之前关于通货膨胀的预测将必须根据这一最新情况进行调整。要把明年通货膨胀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已很难。
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规模也是很大,月度增加额均超万亿,累计增加4.58万亿元,但为什么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呢?原因在于当时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很低,2月份,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率仅为10.9%,经济增长速度有大幅上升的潜力,因此贷款的大幅增加将主要转化为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但在经过贷款的连续大量投放以后,市场中的资金发生了逆转,资金状况已由不足转变为非常充裕,5月末,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8.7%,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之上,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5.3%,大约与2004年和2007年的最高水平相当。这样的资金供应状况足以支持经济增长速度在四季度回升到10%以上。在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就很难再提高,因此大量增加资金供应的后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大部分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这正是6月份的情况。
贷款与GDP之间接近1︰1的关系,2008年末的贷款余额为303468亿元,全年GDP为300670亿元。1.5亿新增贷款大约相当于GDP总量的5%,其中有一部分贷款是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约为4000亿元左右,扣除后约为4%的通胀压力。
信贷政策在4、5月份作出了必要调整,这两个月的贷款增量明显缩小。若信贷政策按这一方向调整下去,那么将可以避免高通货膨胀。然而6月却彻底打破这一走向,货币政策力度在短时间内出现反复调整,这使得预测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变得更加困难。货币政策是影响未来价格走向的关键因素,一旦货币政策捉摸不定,6个月以后的通货膨胀也就很难预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