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探究活动“斜坡实验”(一)
标签:
杂谈 |
记录好以后,就带上这些材料找一个滑梯开始实验,比较下滑速度的快慢。刚开始来到滑梯时,孩子一下子兴奋过了头,各自拿自己的材料从滑梯上滑下去,然后自己再从滑梯上滑下去,全部变成了自己在玩滑梯,而不是做实验,去观察发现材料下滑的速度如何。(很多组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我问2组的小朋友:你们这样各滑各的,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去判断到底哪种材料快,哪种材料慢呢?
田国尧听后说:我知道了要我们一起放手才行。
况骁晨补充说:还可以看哪个材料滑的远,就说明它速度快。http://s15/middle/4e4903c4x9393e68161ee&690
http://s16/middle/4e4903c4x9393e59c8b7f&690
这三种材料,试验了很多次,梯形的玩具盒一直是滑下来距离最远的,而小图书纸片和圆形的棋盒盖子则一会这个远,一会那个远。
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在哪里?
他们再试了一次,发现是由于田国尧放小图书纸片时,有时用很大的力气扔下去,有时又和大家一样轻轻放手,就这样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我再问:为什么会这样?
况骁晨思考后说:他用很大力气扔时,是他的力气让它变快的,而不是它自己滑的快。
瞧,观察的很仔细,分析问题也很到位,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原本只用了三种试验材料,可最后记录哪些材料快,哪些慢时却出现了根本没有的4号、5号,而3号材料却没有记录。http://s4/middle/4e4903c4x93942dcc8153&690
和第2组一样,在记录这一块儿,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第1组,最后的记录单完全成了一张胡乱涂鸦的绘画作品。第3组的问题,同组的实验人员最后交流时给出的答案居然是不一样的。
http://s6/middle/4e4903c4x9394588fc165&690
4组的3号5号6号材料都是卷纸筒,没按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去试验。5组也是4号5号6号材料都是纸盒。
http://s3/middle/4e4903c4x93944e096b72&690
http://s9/middle/4e4903c4x93944f440628&690
6组记录结果不完整。
http://s7/middle/4e4903c4x93945057be36&690
7、8组完成的情况相对满意。
http://s10/middle/4e4903c4x93945163cee9&690
http://s9/middle/4e4903c4x939452951478&690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什么是小组探究,如何记录,我又重新请了5个孩子组成“特别组”演示给其他孩子看一看。这是他们在商量选择哪些材料试验,然后分工合作开始操作。http://s14/middle/4e4903c4x93949a2194dd&690
http://s13/middle/4e4903c4x93949fa7660c&690
http://s9/middle/4e4903c4x9394a07d1828&690
http://s16/middle/4e4903c4x9394a152ac2f&690
最后记录实验结果
http://s1/middle/4e4903c4x9394a5a393c0&690
http://s14/middle/4e4903c4x9394a67938ad&690
http://s8/middle/4e4903c4x9394aa2a0cc7&690
http://s5/middle/4e4903c4x9394ab4caca4&690
记录单清楚、明了。
他们在交流实验结果时是这样说的:1、3、5号滑的快是因为1号有轮子、5号是珠子它们都是圆的,所以快,而3号薯片筒竖着滑时没有横着滑时快,因为薯片筒横着放也成了大轮子就滚得快了。2号慢是因为它是方形的且下面有锯齿这样有阻力就慢,4号也是方形的所以没有圆的快,6号是扁的而且比较轻所以相对而言滑行也慢一些。
希望通过这种学习,能有更多的孩子尝试有深度的进入小组探究活动。能有更多的孩子喜欢探究、喜欢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去进行验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