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学毅:外资来了,国内基金要让“贤”?

(2014-11-19 00:15:36)
标签:

股票

财经

沪港通

蓝筹

赵学毅

    今天,期盼已久的“沪港通”终于通车,数万亿美元国际资本对A股摩拳擦掌。虽然短期因实行额度控 制,“沪港通”启动后并不一定会出现外资蜂拥而入,但长远来看,外资对A股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提升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意识方面。可以预见,随着境外资 金更多进入,那些由于投资理念原因而导致价值低估的沪市蓝筹股,表现会有所好转,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投资理念。

    与国际资本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却对“沪股通”标的股不冷不淡,这从三季度末持股数据上可见一斑。

    568只“沪股通”标的股中,有171只尚未进入基金重仓的范畴,占比超过三成。笔者注意到,即便是基金重仓的397只标的股,其整体持有数量也十分有 限。基金持股总量占流通股比低于10%的有371只,占比93.45%,更是有217只占比54.66%的股票基金持股量占比不足1%。在从持股变化的角 度看,基金重仓的397只标的股,有154只占比近四成的股票得到基金的减持,大有为外资让“贤”的态势。

    据笔者了解,股票基金1.3 万亿元持股市值主要配置在中小股票上,股票基金业绩与创业板、中小板、中证500高度相关,但与沪深300关联度不大,甚至是负相关。也就是说,沪深 300跌,股票基金业绩涨;沪深300涨,股票基金业绩下跌。这种负相关趋势刚刚开始,估计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一句话:我国大多数基金喜欢成长股票,不喜欢蓝筹股票。

    所谓蓝筹股,是指那些经营业绩较好,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经过多年沉淀的蓝筹股,却进不了国内基金的法眼,这与基金追求短期收益,进而操作手法激进有关。

    假若上述趋势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话,国内基金或将无缘“沪港通”带来的红利。

    笔者认为,“沪港通”对市场影响长远,除了促进沪深两市制度的完善、品种创新外,更大的影响则是提升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意识,尤其是弥补极度缺乏的价值投 资理念。在外资逐批进驻之际,国内基金没有理由让“贤”,而是应该关注这些代表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方向的蓝筹股,从而率先摸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 好我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