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数据观股
数据观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77
  • 关注人气:1,0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学毅:上市不是“万金油”

(2014-05-13 17:40:48)
标签:

财经

基金公司

上市

美国基金公司

赵学毅

股票

分类: 股票

  基金公司上市一直是舆论热点,似乎基金业的诸多难题唯有上市才会迎面而解。真是如此吗?笔者认为,不尽然,上市不是基金公司的“万金油”。

  基金公司上市动因无非有三:其一、给股东提供退出市场的通道和为实施股权激励做好准备,以便留住人才;其二、融资补充资本金实力,助力资本消耗业务发展;其三、资本运作,积极扩张。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基金业要转型为财富管理行业,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制度红利和市场空间,而这些显然不是简单地上市融资可以解决的。

  不排除基金公司上市可以有效地改变其无法实现股权激励的现状,但上市不是唯一途径。

  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员工买入并锁定旗下基金的方式来实现变相激励。窦玉明等人以个人持股的方式入股中欧基金,成为公募基金阳光股权激励的第一家,基金公司管理方式创新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此前,天弘基金和创金合信基金关于高管持股的申请已经报到证监会,类似创新或接踵而至。前海开源股权激励的对象除了高管,还有核心投研人员和部门总监。

  其实只要股东方、董事会有比较明确的激励留才意识,完全可以通过“持基计划”或者原有激励机制的优化与员工共同分享收益,从而实现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持有人三方共赢的局面。

  不可忽视的是,基金公司走上上市的道路后,其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将会引发市场一波高估值的热潮,管理层或员工有可能因股权激励获得超预期的丰厚回报,从而借高位减持,这一幕有可能同样在基金公司上市后重演,或许会加剧基金公司高端人才以及核心人才的流动。

  尤为注意的是,基金公司对上市不“感冒”,上市时间表将遥遥无期。

  从制度层面上看,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大多是国资背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迫切需要国资委等部委相关政策支持。所以,如果鼓励基金公司上市,还需要更多配套法规跟进。

  从基金公司内部看,基金公司自身资本金比较充足,无需通过上市融资,再加上上市后各种约束较多,基金公司的积极性并不高。另外,基金公司并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运作并不是建立在资金基础上,而主要是人力基础,基金公司不象传统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厂房、设备或者门店等建设,因此多数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大。从海外经验看,虽然美国的上市基金公司有一些,但占资产管理公司总量的比重并不大,资产管理行业上市并不是大多数公司的选择。我国基金公司是否有必要上市融资,应该要打一个问号。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我国基金是契约型的,基金公司上市可能有损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担忧,基金公司上市必然获得上市壳价值、获得资本市场巨大泡沫溢价,中小股民成为基金公司股东,由于市场主体的自利性,决定中小股民也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逼迫基金公司治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非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便不能不使股票投资人和基金持有人两个群体展开利益博弈。

  由此可见,上市不是基金公司的“万金油”,基金公司上市或还有一场漫长的路要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