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发产品:向左走?向右走?

标签:
财经基金固定收益权益类赵学毅 |
分类: 股票 |
文/赵学毅
基金业产品结构发生转换 基金新发权益类产品占比连续三个月创4年新低
11月以来,新成立基金38只,股票型及混合型合计6只,占比仅15.79%
尽管今年的股市行情低迷,但基金公司发售新基金的劲头并没有降温,但基金新品的类别却出现一头热趋势。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最新观察,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发新风生水起,与之相反,权益类基金的发新却异常低迷,其中,9月、10月、11月,权益类基金发新占比连续三月创4年来新低。
“借助债券型基金良好的赚钱效应,继续通过债基发行实现年底规模冲刺自然成为各大公募的首选。”有基金行业人士表示。
年内基金发新“一头沉”
今年以来,A股市场大幅下跌,截至上周末,上证指数累计下跌7.82%,年内振幅21.97%。在股票大跌的同时,公募基金一级市场出现新特征,与往年不同,今年以来基金的发新明显“一头沉”,股票基金继续冷冬,而债券基金风生水起。
来自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45只基金发行设立,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94只,混合型基金10只,另有封闭式基金3只,其余则被债券型、货币型、保本型、QDII基金包揽。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新品合计占比仅四成。从基金首发规模上看,去年,股票型基金的首发规模平均9.72亿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创下了历史新低了。而今年,股票型基金的首募规模仅7.86亿元,比去年缩水了近2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券市场的走强则让债券型基金业绩和营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风生水起。统计数据显示,前10各月成立的54只债券型基金,共计募集1331.75亿份,平均募集份额24.66亿份;与2011年债券型基金10.55亿份的平均首募份额相比,实现了133.74%的增幅。
权益类发新占比创新低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注意到,基金业十余年来,权益类基金月度一箭不发的有4次:2003年12月,设立4只保本型基金;2004年1月,仅设立1只货币型基金;2004年9月,仅设立1只保本型基金;2009年1月,设立3只新品,债基与货币基金分别2只、1只。
除了这4次外,月度成立的权益类基金占比最低的月份则是2012年11月。
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今年11月份共有38只基金发行设立,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1只,而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及保本型分别有13只、13只、2只,另有2只为QDII基金。权益类基金(股基+混合)发新占比15.79%,这一比例创出了2009年2月以来近4年的新低,且成为历史上的第5个低比例。
值得注意的,近三个月,权益类基金设立占比频创新低。9月份共有9只基金发行设立,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2只,而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分别有4只、3只,权益类基金发新占比22.22%,这一比例低于2008年8月份的25%(当月4只基金发行,股基1只、债基3只);10月份共有26只基金发行设立,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4只,混合型1只,封闭式1只,而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分别有11只、9只,权益类基金发新占比23.08%,这一比例仍低于2008年8月份。
从首募规模占比上看,近三个月,新设立的权益类基金占比同样频创新低。其中,9月份、10月份新设立股基首募份额分别为7.71亿份、18.56亿份,仅占当月基金募集总份额比例分别3.36%、2.35%。再向前推一个月,8月份股基设立份额58.66 亿份,占比5.42%。
历史数据显示,在2005年6月、2007年11月、2009年8月、2010年2月,发行设立的基金清一色为股票型基金;另外,2006年10月、2006年11月、2007年8月、2008年6月、2009年9月、2009年12月、2011年9月,发行设立的股票型基金募集份额占比超过90%。
针对目前基金发新的“一头沉”现象,有基金行业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股市行情低迷,越低迷,股票型基金就越难卖,基金公司与其把精力花费在发售股票型基金上,不如把精力放在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品种上。借助债券型基金良好的赚钱效应,继续通过债基发行实现年底规模冲刺自然成为各大公募的首选。”
“向左走”打埋伏
景顺长城支柱产业基金经理陈晖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表示,相对于固定收益类市场,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分红比率,且可能会上涨,更有吸引力
上周,有两只股票型基金设立,且均集中在11月20日。其中,景顺长城支柱产业股票逆市热卖10.9亿元,超过年内股基6.4亿元的平均首募规模;同日设立的另一只股票型基金则为方正富邦红利精选,募集期认购户数5198户,户均4.4万元,客户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景顺长城相关人士近日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低谷发行的股基面临较好的建仓时机,获取正收益的概率较高。对方正富邦基金有深入了解的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方正富邦新设立的这只基金,瞄准了中国证监会分红新政的利好,将未来投资收益锁定在股票收益率和股息收益率价值。
逆市设立股基各有侧重
A股持续弱势震荡,发行股基大多盈利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景顺长城支柱产业股票于11月20日设立。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整体估值水平下跌至11倍,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甚至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不少股票显示出投资价值,长期来看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在市场低谷发行的股基面临较好的建仓时机,获取正收益的概率较高。 ”景顺长城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解释道,“之所以能逆市首募10.9亿元,源自在股基方面的投研实力获得渠道认可。”
记者注意到,景顺长城旗下股票型基金数量较多,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基金,截至上周末年内净值增长率15.25%,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
对于方正富邦红利精选股票的设立,北京一对方正富邦基金有深入了解的基金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方正富邦新设立的这只基金,瞄准了中国证监会分红新政的利好,将未来投资收益锁定在股票收益率和股息收益率价值。
“受降息预期和贷款供需关系等影响,银行存款、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呈递减趋势。过去几年随着A股市场整体下跌,市盈率估值更趋于合理化。中国证监会力推分红新政,未来的投资收益将主要来自于盈利的增长和分红,股票收益率和股息收益率价值正逐渐体现。”该分析师表示。
基金:分红增加股票吸引力
面对陷入冰点的股基发行,业内人士却略显乐观。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募基金业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市场已经下跌了很长时间。目前国内经济情况并不比2008年时差,或许权益类市场的牛市将很快来临。
在年底集中设立权益类产品的基金公司,对于后市各有乐观看法,一致认为“相对于固定收益类市场,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分红比率,且可能会上涨,更有吸引力。”
景顺长城支柱产业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陈晖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证券市场一些行业估值都已经很低了,当中的优质公司有一定的分红比率,其实它们的分红比率已经跟固定收益差不多了,而且本身股票是有弹性的。如果我是一个投资者,我认为它下跌空间不会很大,分红比率又比较高的时候,我会认为它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投资标的,因为它有可能会上涨。”
“股票市场很大程度,在一个阶段之内会反映情绪,情绪是一个很波动的事情,涨20%或者跌20%可能都是情绪,但是这个波动有机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收益。目前这个阶段,我个人倾向认为股票市场有可能更有吸引力,尤其是股票市场中一些估值比较稳健的,又有一定增长的这样一些资产,我觉得会比固定收益更有吸引力。”陈晖进一步表示。
对于方正富邦红利精选股票的后期收益性,上述分析师表示,“方正富邦红利精选基金,选择现金分红回报率较高同时具有业绩稳定特性的企业,构筑稳健回报;深入挖掘高送转也就是高股票分红、成长率较高的投资机会,兼顾成长性和现金回报。”
“向右走”避风险基金发新七成锁定固定收益
专家称,长期来看,固定收益类基金回报较好,该类产品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扩容
与往年新发基金情况不同,今年权益类产品不再是基金公司的宠儿,弱市之下,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发行市场上受到热情追捧。
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26只新基金同时在发,其中固定收益类基金占比达七成。而从全年新发基金类型角度观察,在创新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的倾力加盟下,固定收益类基金成为今年新基金发行市场上的主旋律。在66家年内发新的基金公司中,更有南方、汇添富等8家公司将发行炮口锁定固定收益品种,发行数量占发新总数比例逾七成。
其中,将4箭中的3箭射向低风险产品的国联安基金表示,今年公司着力发行产品差异化的债券型基金。因我国债券市场目前投资标的较为单一,好的投资品种紧俏,所以今后仍会将重心放在债券型基金的领域细分和创新等方面。
对于今后新基金发行市场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上海某基金高级分析师认为,虽在新基金发行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权益类产品仍将在市场回暖后成为发行主力,但从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占比的情况来看,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扩容。
26只新基同台竞技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七成
年关临近,新基金发行再掀高潮。
今日,交银、富国等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固定收益类基金同时发行,至此,市场上正处认购期的基金达26只。其中,股票型基金5只(包括3只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1只、债券型基金13只、货币市场型基金3只、保本型基金2只、QDII型基金2只,即,固定收益类基金数量占比近七成。
若将镜头拉长,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依旧是发行市场上的主角。《证券日报》基金周刊根据WIND资讯整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已有245只,其中,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47只、指数型基金48只、混合型基金10只、债券型基金91只、货币市场型基金7只、QDII型基金17只、保本型基金15只以及封闭式基金10只。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这与历年来基金公司主发权益类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华西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明军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表示,今年市场持续低迷,屡屡探底,在没有品牌效应和渠道的大力支持下,发行股票型基金是非常困难的。而时至年底,市场资金紧张,目前市场多发固定收益类基金,也不排除基金公司借此以扩大规模。
南方汇添富等8公司 发行锁定固定收益基金
从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类型角度来看,年内已有66家基金公司先后发行旗下新品(包括已经成立和正在发行中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在今年发新最为踊跃,已先后发行9只基金产品(A/B级合并计算,ETF及其联接基金按两只计算),与此同时,华安、嘉实等20家公司旗下也均有5只基金先后发行。
与以往不同的是,权益类基金不再是市场的宠儿,更多公司将发行的炮口瞄准固定收益类产品。具体看来,华安、南方、汇添富等3家公司年内分别有8只、7只和7只产品先后发行,而其中均有5只基金为固定收益类品种,是发行固定收益类基金数量最多的3家公司。
若从发行占比角度观察,包括年内仅发行1只产品的公司在内,共计33家公司旗下新发基金中,固定收益类基金占比过半。其中,招商、国联安等8家公司发行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占比超过新发基金数量的七成。
创新以谋突破 固定收益基金或再扩容
那么,将发新主力炮火瞄准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公司,今年新基金发行的思路和布局各自有着怎样的意义和见解呢?
国联安基金公司今年先后发行4只新品,其中3只为固定收益类基金,占比达75%。该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采访时表示,年内发行的3只固定收益类产品均为债券型基金,分别为1只分级债基、1只定期开放式债基和1只增强信用债,产品之间的风格有明显差异。选择主发固定收益类产品,在符合公司既有模式的前提下也顺应今年的市场环境。
年内3只新品中,两只为固定收益类基金的中欧基金人士也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表示,发行的2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中,其中的货币市场型基金为完善公司产品线的需要,而另一只债券型基金的发行用意主要在于,弱市下债券型基金收益普遍较好,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华西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明军也认为,基金应为市场提供工具化产品,其中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是适合投资者长期配置的品种,因为长期来看,固定收益类基金回报较好,短期又可规避风险。近两年以来,股市表现不好,固定收益类基金尤其是债券型基金逐渐获得市场关注。
对日后新基金发行主体的选择,中欧基金则认为,市场环境对基金发行品种的影响很大,日后发行方向,还需看市场导向。
国联安基金则表示,公司日后仍会着力发展固定收益类基金,在领域的细分和创新方面进行升入研究。此外,在分级基金ETF等工具性产品的研发上也会有所着力。
刘明军认为,在股市转暖后,债券型基金仍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目前我国债券基金的标的比较单一,好的投资品种紧俏,这需要市场和监管层的助力推进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品种。
上海某业内高级分析师表示,虽在新基金发行主要还是以市场为导向,但从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占比的情况来看,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