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业绩说明不难探究到基金巨亏的三大诱因:一是市场判断失误;二是选股失误;三是宏观环境影响
专家表示:基金经理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大胆承认自己策略上的失误;基民正确理解利益链,放长眼光,而不应该依据短期业绩来决定提取管理费用的高低
文/赵学毅
虽然基金半年报披露完毕已过一周,且不少基金经理在半年报中诚恳致歉,但面对惨不忍睹的成绩单,面对基金管理费的增长,基民怨气仍未消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著名分析师刘朝阳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基民4400亿元的巨亏相比,基金经理的致歉确实微不足道,但其检讨可透视出基金上半年亏损的三大原因;另外,尽管管理费在弱市有增无减,但就此斩断基金利益链难免会引发更大的投资风险。
致歉态度分化
基金巨亏有三大诱因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基金本期利润为-4397.5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为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仅仅在半年时间,基金持有人遭遇巨亏的沉重打击。偏股类基金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亏损大户”,可对比的333只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9.48亿元,除嘉实主题精选盈利5.18亿元,其余全部亏损。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观察发现,在亏损的基金行列中,规模较大的基金亏损金额也较大。不过,这些高额亏损的大规模基金,其净值增长率未必垫底。
另据观察,基金经理对业绩亏损的态度分化明显,但综合其报告期业绩说明不难探究到基金巨亏的三大诱因:一是市场判断失误;二是选股失误;三是宏观环境影响。
广发聚丰2010年半年报显示,该基金份额为354.5亿份,基金份额净值为0.6082元,
净值增长率为-25.1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0.27%,上半年净亏损72.48亿元。数据发布后,其基金经理易阳方在第一时间承认公司在时间判断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了在资产配置调整和结构调整两方面没有做到有提前量,因而在回避系统性风险方面应对较为被动;在结构调整方面由于基金规模偏大等原因也显得非常困难导致进度较慢。
作为国内基金公司中少数出面认错的基金公司,广发聚丰的投资失误也代表了在除去受宏观环境影响外,基金公司自身出现的调整问题。
与之相反,另外一下基金半年报的解释则令基民啼笑皆非。国联安红利管理资产净值不过5400多万元,亏损额则达3701.07万元,该基金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为-29.95%,远远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2.77%)。在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中,该基金披露:“本基金一季度遵循资产泡沫和经济复苏这两条主线,重仓配置了金融地产以及人民币升值主题相关的行业和个股,尽管实体经济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但市场对宏观调控的担忧压倒了基本面的好转,本基金所持股票损失较大;在二季度,本基金预见基本面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在仓位上较为保守,在结构上严格控制了主题类股票的参与幅度,市场下跌过程中受损较小。综合看,本基金由于一季度损失较大,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佳。”这种不痛不痒的业绩说明,令基民再度失望。《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通过对比该基金近三个季度重仓股走势发现,“选错股”是其亏损的重要原因。国联安红利2009年底重仓持有的前10只股票,在今年一季度中集体跑输大盘,股价平均下跌10.04%,与同期大盘5.13%的跌幅相比相差近一倍;2010年一季度重仓的10只股票,在二季度中又有7只跑输大盘,平均收益率同样落后大盘;2010年二季度重仓的10只股票,在7月份以来又有6只跑输大盘,尽管这期间投资收益不反应在半年报中,但足见其较弱的选股能力。
态度不决定业绩
31只股基三季度业绩仍旧垫底
除了部分基金经理在半年报中检讨的诚恳态度令投资者失望外,更失望的是基金业绩的持续走弱。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后续观察,7月份以来,仍有31只股基业绩垫底,业绩在偏股基金后1/3区域原地踏步。
上半年在偏股型基金中垫底的宝盈泛沿海增长,份额净值收益率为-31.2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1.55%。在业绩说明中,该基金称,“本基金在5月份央行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后进行了策略调整,改为防御性策略,卖出了强周期、贝塔值高的股票,同时降低了基金仓位。由于组合调整的时间较晚,上半年的投资业绩不理想。”上半年倒数第一的业绩,就这样以“组合调整的时间较晚”为由草草解释了一下。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三季度后,该基金业绩依旧垫底,至9月3日,该基金7月以来净值增长率为6.35%,位居同期偏股基金倒数第三名。
光大保德信优势上半年净值回报率在偏股基金中倒数第三,份额净值增长率仅为-25.72%,跑输业绩比较基准-21.45%。该基金在业绩说明中表示,“由于对上半年利空情况预期不足,虽然在战略上仓位有所下降但过多考虑通胀因素,在行业配置中高弹性的周期品较多,而且在此类品种急速下跌的行情中,结构调整过于犹豫,使基金上半年净值受到较大损失。”该基金检讨态度也很诚恳,但遗憾的是该基金三季度业绩也未有起色,7月以来13.67%的净值回报率,仍具偏股基金同期业绩后1/3排名。
“有些基金能承认自己策略上的失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让投资者心里舒服一些的。即便是基金经理最诚恳道歉,与基民的巨亏相比也不足为过。”当记者表示部分基金经理在半年报中所展现的无动于衷及敷衍了事的态度表示失望时,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著名分析师刘朝阳说道:“其实,基金经理的检讨态度并不能说明什么,投资者选择基金时,还是要看净值回报率。”
管理费增长
源自股基规模扩张
尽管标榜“专业理财”的基金公司上半年成绩让人失望,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托管费同比却在增加。60家基金公司2010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合计为149.06亿元,高于2009年上半年的125.78亿元。一反一正之间,一条近乎完整的基金利益链摆在持有人面前,持有人承受的是巨亏,但管理人、渠道收入反而猛涨。基金公司盈利模式遭到了强烈质疑。
具体到各基金公司,在管理费收入上的排名总体变化不大。华夏基金继续稳坐“大佬”之位,上半年挣得14.6亿元的管理费,同比增18.46%,将其他同行远远甩在身后,也是唯一一家管理费收入过10亿元的公司。该基金公司二季度末基金净值2164.73亿元,在60家基金公司中管理规模居首。易方达、嘉实同期管理费分别为8.03亿元、7.99亿元,在管理费收入排名中列为第二、第三名;与此同时,两家基金公司净值规模也位居第二,第三名,基金净值分别为1351.29亿元、1335.51亿元。南方、博时、广发、大成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均超过5亿元,且其净值规模也均超过700亿元。管理费最低的两家基金公司分别是浦银安盛、金元比联,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均不足2000万元,这两家正是目前净值规模最低的基金公司。显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高低是由基金规模决定的。
“基金的管理费一是由基金规模来决定,另一方面与基金类型相关,比如股票基金管理费收取比例为1.5%,货币市场基金为0.33%,债券基金为0.6%-0.7%。股票型基金规模在不断增长,高收益的产品在不断的增加。”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群航对此表示。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掌握的资料数据,2010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增加54个新成员,在市场份额规模增加795.02亿的情况下,54只新增股基带来的则是54份1.5%的管理费增加。而由此看来,基金管理费的不减反增,确是市场对于高收益产品的大力购买导致的数量扩张所致。
专家提醒:
收入与业绩挂钩不见得是好事
从半年报中也不难窥探出,只要保住基金的份额,基金公司就会赚钱;只要有基金的发行、认购和赎回,银行就会赚钱;只要有基金的交易,券商就会赚钱。那么广大的基金投资者不仅要问,为何巨亏之下惟独要我来买单?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基民纷纷表示要
“用脚投票”。“在国外,基金共同管理者在报告期内实现高收益,则可以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薪酬,一旦亏损经理还将“倒贴”。只有将基金业绩和基金公司收益挂钩,基金管理者们才会忠于职守,对投资人负责。”一基民对记者说,“除了提高基金的盈利能力外,改革目前这种旱涝保收的管理和收费体制,势在必行。”
带着诸多疑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了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朝阳。“基金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挂钩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从业绩上来决定提取费用的高低,那么基金管理人会为获得高提成而一味追求绝对业绩,从而冒很大的风险,如此一来,投资者的资金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万一市场很差的时候,损失会更大,到时候基金至多不提取管理费,而承担损失的人还是基民。”
“从投资者方面看,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毕竟让专业的理财人士做投资,就应该给予充足的信任,从而付给相应的管理费,而不应该依据短期业绩来决定提取管理费用的高低。”刘朝阳接着表示,“其实,在熊市的时候,基金管理费总是引起人们的争议,然而在牛市(比如2009年),基金为投资者赚了很多钱,没有人在乎基金提取的并未增多的管理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