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加速
股价走弱
ST公司年末“保壳”不“保价”

文/赵学毅
临近年关,ST公司传统的“保壳运动”再次风云再起,在证监会近期批审的重组方案里,ST公司身影频现。有意思的是,二级市场中的ST股经过前段时间的疯狂后,风险迅速提高,理性的投资者渐渐远离这场刀尖上的舞蹈。
本博通过查阅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结果公告发现,四季度共有10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得以放行,且ST公司就占了四家。据统计,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委共发布38次审核结果公告,其中今年四季度有9次,仅12月份就有6次。一边是上市公司积极推进,一边是证监会加快审批,上市公司年报前夕的重组战到达高潮,尤其是ST公司更是毫不懈怠。
12月11日,并购重组委召开2009年第36次会议,有条件审核通过*ST长岭重组案。据重组方案,*ST长岭拟2.8元/股定向增发2.52亿股收购烽火集团资产,发行后,烽火集团将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2.31%,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在11月30日的审核会议中,ST东航(定向增发不超过13.5亿股A股,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ST东源(定向增发9.21亿股吸收合并金科集团)重组方案均获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10月27日召开的审核会议中,S*ST三农(向泰禾投资发行7.84亿股购买其持有的福州泰禾100%的股权)重组方案也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季度,还没有相关ST公司的重组方案被证监会驳回。
显然,在年末到当年年报出台这段时间,有退市风险的ST公司努力重组,想方设法“保壳”。整体来看,ST公司业绩前景不容乐观,如果不能通过引进资本或被借壳实现“咸鱼翻身”,下一步面临的必将是再度亏损甚至退市。
据本博最新统计,目前A股市场共有157只ST股,其中带“*”的公司有79家,还有19家ST股未进行股改。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有33家ST公司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今年三季度再次出现亏损。*ST金果、*ST张铜、*ST夏新、*ST上航等四家ST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亏损数亿元,这些巨额亏损的ST公司成为“高危人群”,面临告别A股市场的尴尬。再从年报业绩预告来看,截至1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70家ST公司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仅19家预计扭亏、1家预增,合计占比28.57%;而续亏、首亏公司分别有26家、18家,合计占比62.86%。形势最为严峻的33家带“*”的ST公司,仅有5家公司年报业绩预计将实现扭亏,其余28家*ST公司已到生死关头。
尽管ST公司前景堪忧,但这些公司在重组预期的刺激下前期股价出现飙涨。据Wind资讯统计,在10月9日至11月30日期间,全部A股总市值加权平均涨幅为15.91%,而同期ST股加权平均涨幅高达25.6%,尤其是*ST股更是以27.63%涨幅惊艳全场。特别在10月30日至11月23日,大智慧ST指数成功实现17连阳,投机资金的豪赌令这些绩差公司疯狂了一把。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表示,虽然ST股一旦被重组,乌鸡变凤凰指日可待,但在实际操作中,ST股毕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果不其然,12月份以来,随着大盘的高位震荡,ST股快速下跌,月内加权平均跌幅深达5.33%,同期全部A股加权平均跌幅为4.77%。理性的投资者开始谨慎对待ST股重组所带来的这种交易性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