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沪深两市正经历着一场幅度较大的调整,上证综指自10月31日以来累计下跌581.65点,累计跌幅达9.86%,在8个交易日里,有7日下跌。其中上周大盘暴跌462点,8%的周跌幅刷新了沪深股市9年来的最高记录。在这个非常时期,有被错杀的超跌股,也有一些抗跌股,这些股票或者是“苦命英雄”,或者是“适时英雄”,都在结构性调整中蕴藏着爆发的动力。
据最新统计,10月31日以来,两市共有366只股票上涨,其余1000多只股票则是不同幅度的下跌。从涨跌幅度看,区间累计涨幅超过10%的A股仅有61只,其中涨幅超过20%的仅有园城股份、弘业股份等12只股票。而在下跌的股票中,共有296只股票跌幅超过10%,其中宝光股份、中钨高新、中色股份等52只股票跌幅超过20%。
本人就业绩较好的超跌股和抗跌股两个分面做了统计分析,以便深入挖掘结构性调整中的投资机会。
在超跌的股票中,ST股并不多见,跌幅前50只股票中,T类股仅有*ST阿继、*ST丹化、*ST宜地三只,而业绩亏损的股票也仅有国元证券、*ST丹化、中钨高新、*ST阿继等四只。其余股票均实现盈利,且业绩优秀股更是比比皆是。吉林敖东、驰宏锌锗、吉恩镍业三只股票三季度摊薄每股收益均超过2元,另有三一重工、中金岭南、包头铝业等10只股票每股收益在1元以上。数据显示,跌幅前50只股票中,三季度摊薄每股收益在0.2元以上的就有36只。通过对超跌股分析发现,这些股票前期涨幅较大,且六成股票集中在有色金属、钢铁、机械设备三大行业中,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有18只股票出现在超跌股的行列中,钢铁和机械设备分别有7只和6只。这三大行业均属于前期领涨的潜力行业,高位下调是一种必然,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会,优异的业绩,较低的市盈率依旧是这些股票的特性。比如太钢不锈三季度每股收益为1.0358元,动态市盈率有15.93倍,除此外,吉林敖东、济南钢铁、宝钢股份、鞍钢股份等4只股票动态市盈率也均在20倍以下。
抗跌的股票在近期的市场中格外受到投资者的关注,10月31日以来,两市合计有351只股票逆势上涨,占比25.56%。这些股票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前期滞涨,其二是业绩一般或较差,其三是集中在防御性行业。
在前50名抗跌股(区间涨幅均在10%以上)中,10月份股价下跌的就有41只,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7.25%,跑赢大盘的只有寥寥5只。比如马龙产业、昌河股份、宜宾纸业等10余只股票10月份股价累计下挫幅度超过两成。前期的滞涨为近期的股价反弹提供一定的空间。从业绩方面看,有19只亏损,占比近两成;即便是盈利,业绩也是一般,15只盈利股每股收益不足0.1元。从行业的角度看,抗跌股所属行业比较分散且多集中防御性行业,其中轻工制造业有6只股票,商业贸易和化工行业均有5只,医药生物有4只,电子元器件和信息服务则均有3只。另外,餐饮旅游、机械设备、家用电器、交运设备等行业均有2只。
关于后市,本人认为由于扩容速度过快、基金资金断档、宏观调控节奏加快以及市场信心低迷,使其股市继续震荡且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加剧股票分化的局面。这期间,可从三方面把握个股结构性的机会:其一是关注央企整合、地方国企整合以及行业自身整合等相关股;二是基本面优良但近期滞涨的部分二线蓝筹,尤其是沪深300成份股中的细分行业龙头;三是已经出现明显反弹的优质防御性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