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

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其名字叫法甚多,“羊豆角、洋辣椒、黄秋葵、毛茄、洋绿豆”等名。秋葵的栽培季节(时间)在不同的地域相差甚大。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多是春季栽培,夏季收获,直至到下秋霜时节。在海南看到的则是:10中下旬开始播种或定植。在高寒地区的牡丹江,5月5日后可以播种,由于本地区有效积温少,生育期时间短(110—130天左右),多采用温室内播种育苗,5月15日前后大地移栽,可收获至秋霜到来。行距60—65,株距20,栽培面积不甚多。在实际生产栽培中株高多在100,在有些地块,株高在200左右。植株圆柱形的茎上有刺,叶子为掌状,通常有3一7裂,表面还有硬毛。它的花为单生,一花一果实,即一个角果(见照片)。角果颜色淡绿微黄色,花朵较大。花部中下位紫色,黄紫分明呈喇叭形,花瓣5片。花直径5一7,花瓣呈倒卵形,花中间着生雌雄蕊。
秋葵喜欢温暖的环境,不耐寒。性喜长光照,适宜高肥夛湿地块条件,平时除了要保持温度外,还必须提供充足的水分,并且及时进行追肥。
秋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早在1959年时就见到过此种植物,听大人说叫“洋绿豆”。常食用秋葵对人体可起到消化、润肠通便,改善便秘的作用,这主要是因秋葵中所含的果胶可吸水膨胀,同时软化粪便,使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消化速度,已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秋葵富含黄酮类物质,对延缓衰老具有很好的作用,秋葵中抗氧化物酶对保护皮肤、祛除色斑、延缓衰老都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于秋葵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经常食用秋葵,有增加机体耐力、改善疲劳,使人在疲劳的情况下能较快恢复体力的作用。
秋葵的食用价值很高,虽是营养丰富含甲量又比较多,而且还可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它却是属寒性蔬菜,是具有清热利咽,通淋下乳,调经,具有增强身体免疫力、抗疲劳、强肾补虚作用的功效蔬菜,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需谨慎食用,应少食。有人说“秋葵上的黏液蛋白以及表皮上的绒毛属于过敏原”对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应小心格外注意。肾病患者食用不要过量。
在海南覆盖地膜栽培秋葵,由于生长条件极其优越,生长期极长,产量很高。栽培管理方式也优越于高寒地区。行距多采用80—100小畦垄距。株距20,每个垄面定植2行。当地多在10月中下旬播种或定植,当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经多次采收后开花少了,结果部位上移,果实也明稀少了,产量开始逐渐下降的时候,于来年2月中旬菜农便用镰刀将植株离地面10—25处割掉,割掉的植株随即放在垄沟里,数日后便腐烂掉做肥料。让下部所留植株侧芽萌动达到再生,历经10—30天左右修养,逐渐生长出新侧枝。而获得新生植株,这种栽培方法比新播种的要早获得产量。
割茬后的再生植株管理
1、割茬后的植株,要及时追施尿素或加入适量复合肥,同时还要加入适量的生根药物。方法是:首先將化肥、生根粉分别装入水缸、大桶里,根据化肥量和生根药剂量加入合适的水,搅拌均匀,而后用抽水机同时将水、肥、生根药液抽到秋葵地里(见照片)。水肥浇满垄沟,最好达到满垄灌或浇到垄高的2/3。经过浇水、施肥、生根粉的施入,使再生植株再次产生新根系,提高植株生长优势。约月余的时间,植株便恢复正常生长,果实又进入一个新的采收期。约到了6月份时,秋葵果实又开始逐渐下降,菜农再次将植株割掉,进行第二次工作循环。直到秋10月割除植株,耕翻土地,旋耕起垄,覆膜播种,又是新的耕种开始。
2、拔除地上部的各种杂草。有缺苗的地方补种种子。
2024.3.12.三亚天涯鸿森近地的秋葵种植地。花少了,秋葵角少了。很快要剪除衰败的植株。
割掉上部植株的秋葵情景。菜农在浇灌、补肥、补生根液。(生根液与化肥按比例混合后与水两个管路同时浇灌)
剪除老株30天后,新侧枝开花了。植株生长旺盛,勃勃生机,一派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