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

平贝母,百合科。贝母属。平贝母又名坪贝、贝母、平贝等许多名字。平贝母又分为:川贝、浙贝。平贝母主要分布产地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吉、辽、黑龙江省以及陕西、山西、河北省等地。平贝母又称“北贝”。在药用上人们认为川贝质量更优,被列为上乘品。
平贝母是多年生,草本。一个母鳞茎在土壤中可以连续多年生长,母鳞茎烂掉了,它所繁殖出来的小鳞茎,也开始繁殖小鳞茎,一个鳞茎在土壤中能繁殖出几个小鳞茎,如同小根蒜一样,层出不穷,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实行人工栽培,一劳永逸。
以下野生平贝母生产量甚少,而且,采挖时比较困难,植株稀少不易发现。现在所需平贝母用量,基本都是人工栽培生产的。平贝母实行人工栽培具有便于管理,实施集约化生产,收获时间集中,省工省时,便于商品妥善保管、销售、加工、运输处理。
平贝母的花因品种而有差异,有淡黄色、紫红色、暗紫色等。花瓣上布许多淡白青色斑点,花由6片花瓣(苞片)组成,6枚花片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钟形状(类似桶状),花单生于主茎顶端和上部叶腋处,花瓣的顶端占花长度的3/1相互连接处呈开口状,花被长7以上。雄蕊6,比花被片短,花丝具小乳突,花药近基部着生。每一株茎秆只开花1—3朵,开口朝下,几乎呈90下垂。茎下部叶常轮生,上部叶对生或互生,叶长形至披针形,长5—15不等,宽2—6左右,茎上部叶先端卷曲呈卷须状并呈下垂状态。
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圆形,由2—3枚肥厚鳞片至多枚组成,白色或土白色。贝母的根系细小而弱,根系集中在鳞茎下基部中心点处簇生多个须根。
平贝母是早春植物,在牡丹江地区于3月末至清明前后出土,当地温达到2—5时,地下茎就开始出土生长,此时气温虽然很低,而平贝母已适应了低温冷凉的环境气候。平贝母鳞茎小,横径大的2—2.3cm,。须根少,吸肥力较差,而地上部分从出土生长至植株死亡55—65天,即完成了一个生育期,而后便进入休眠期。休眠至8月中、下旬又开始萌动,在母鳞茎上开始生长子贝(小贝母)。9月上、中旬子贝渐多,直至结冰,又进入休眠。待翌春又返青出苗。鳞茎在土中极耐寒,即使气温在零下—30时,安然无恙,无需防寒,可安全越冬。土中的鳞茎如果不收获,鳞茎在土中的生理现象便如此循环,年年生长。
平贝母的功效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等症
平贝母的繁殖方法,是以幼小的鳞茎为主,即收获时将大的鳞茎,用作商品处理,黄豆粒般大小的均作为种子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