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

蝴蝶兰,兰科。蝴蝶兰属。蝴蝶兰多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怕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时容易死亡。蝴蝶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高温高湿的河川河岸边的森林树木处,是蝴蝶兰附着生长的最好地方。蝴蝶兰是在1750年发现的,迄今已发现七十多个原生种,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自然分布于阿隆姆、、菲律宾、马来半岛、缅甸、印度洋各岛、南洋群岛以及台湾等低纬度热带海岛,尤其生长在台东的武森永一带森林及绿岛上的蝴蝶兰最为著名。但由于森林砍伐与采集过度,适宜生长蝴蝶兰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日益明显减少
蝴蝶兰是原产产在热带的附生兰,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约有50厘米左右,不分枝或有时少分枝;花序柄绿色,花色多样,美丽,花期长,素有“兰后”之美称。在我国的台湾省出产最多。
蝴蝶兰属洋兰范畴。无假鳞芽,亦无匍匐茎,每株只长出数片肥厚短而阔的叶片并交互叠列在基部之上,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1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卷须,基部楔白色粗大的气生根则盘旋或悬垂于基部之下,长长的花梗从叶腋抽出,自下而上,依次绽放一朵又一朵美丽、鲜艳的各色象征着爱情、纯洁、美丽、丰盛等吉祥之意如同蝴蝶似的花,花期观赏时间长达两个月之久。
蝴蝶兰的生长环境是比较特殊的,野外的蝴蝶兰常附生于树木或者潮湿的岩石上,所以蝴蝶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同其他的植物有所不同。特别是栽培基质,栽培基质需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以及排水性,是不能用一般的土壤的,而是要用水苔、陶粒、木炭、树皮等制作的。除了合理的养护之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繁殖,让蝴蝶兰变得更加繁茂。
春夏俩季是蝴蝶兰的生长旺季,可以每天都浇一次水,给叶片喷雾2~3次,保持植株有足够的湿度;秋冬季节,随着温度降低,水量也要相应的减少,平均为2~5天浇一次水,也不要给叶片进行喷雾了,保持基质微微湿润即可。
蝴蝶兰喜欢半阴的环境,适合散射的阳光。所以在夏季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遮荫,以免叶片被强光灼伤。平时最好让蝴蝶兰接受早晚温和的阳光,放在室内的时候,将其放在阳光散射充足的地方即可。
蝴蝶兰在生长旺季时,每7天施一次氮、磷、钾肥;生长缓慢时一个月施加一次。花期前需要减少氮肥的施加量,而增多磷钾肥,以促进开花的数量与质量。
蝴蝶兰长到足够成熟时,可以将它的一段茎节剪下来,然后将切下来的茎节种植到新的培养基质中,一段时间后就能够生根了。而原来的植株,之后也会长出新的芽。
蝴蝶兰开完花之后,它的花梗上会长出一些芽点。将已经开败的残花去掉,然后将第一到第三节之间的芽点苞片除掉,露出其中的芽点。然后用棉签蘸取适量的催芽剂涂抹在芽点上,然后将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半个月左右就会长出小叶子了。大概在3个月之后就能长出3~4片叶子还带有根系,此时将其切下移栽即可。
蝴蝶兰进行盆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很多,在自然环境中,蝴蝶兰的花期是3—5月份,观赏时间在2个月以上,而人工培养的蝴蝶兰由于环境因素,会导致花期不固定或者难以开花的现象,但只要掌握好栽培基质、水分、光照等合理条件,适当的养护就完全可以开花的。
蝴蝶兰开花之后,要及时的将残花剪去,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一次换盆,将原来的基质换掉,并将蝴蝶兰的枯根烂根全部剪掉。重新上盆正常养护,很快就能适应新的栽培基质。
如果通风不良、高温高湿,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病害,比如软腐病、褐斑病以及炭疽病等。在发现后要及时的摘去病枝病叶,然后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按说明书浓度正确喷洒防治。同时要加强通风、防范高温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