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情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2009-03-08 08:02:09)
标签:

杂谈

分类: 班主任工作

                       激情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灵璧一中  时侠峰

                      一、激情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伟大思想家黑格尔曾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伟大事物都是靠激情来成就的。”纵观西方优秀企业如微软和GE,其文化都强调了“激情”。海尔人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也倍加看重激情并越来越充满激情。正如张瑞敏所说:“步步是创业的冲动,时时皆创新的激情”。激情是一个企业的原动力,同样,激情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和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动因。

一个充满激情的学校和班级,才会像一个健壮的少年一样勃发生命的活力,洋溢着青春的光彩。一个充满激情的学校和班级,才会到处布满阳光,充满生机;才不会冻结学生的灵气,僵化学生的思维,窒息学生的创造。

学校呼唤激情教育。唯有激情,才会有勃动的韵律,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唯有激情,才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火花形成燎原之势;唯有激情,才会使师生收获到创造的成果;享受创造的快乐,引领师生融入同乐的激动境界,升华生命的价值。

因此,我们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校园,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班级,更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班主任和老师。

校园需要激情,因为校园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班级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的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班主任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漫漫教海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二、激情班主任的特征

首先是百倍的自信。自信自己就是一团火,足以燃烧学生;自己就是一盏灯,足以照亮学生前行的路;自信自己就是知识的仓库,有学生取之不竭的知识;自信自己就是一位卓越的人生导师,有着丰富而鲜活的人生经验可供学生效法。不光坚信自己“能行”,还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不论在什么时候多艰难的境遇下,都不能轻言放弃,认为某生已经“不行”。坚持做到每天清晨打开窗户,总会愉快地自我暗示:今天是个好天气;走进学校,遇到学生,处理教育的大事小情,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在困难面前不畏缩,繁杂面前不烦恼,能够正确面对每一个学生,更多地表现出热情,表现出宽容;在自己的词典里没有颓废,没有退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遇到问题学生,不焦急,不慌乱;在教育改革面前,勇于尝试,在各种重大的活动中,始终有着强烈的追求卓越和表现的欲望。

其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情班主任明白自己是在为振兴中华教育,为祖国培养人才;是在塑造人的灵魂,是在对学生终身负责。因此,能像魏书生一样连打十几份报告,就是为了能够做一名教师;像窦桂梅,千方百计地在校长面前软磨硬缠,就是不愿放弃她钟情的小学语文教学;像朱永新已经是一个政府的官员,但始终关注教育的命运,求索着教育的出路,为“新教育实验”四处奔波呐喊。

第三、是对教育事业地疯狂投入与专注。李阳对“疯狂”的解释是:“疯狂,就是百分之百地投入。忘我,忘物,忘时。能排除一切杂念,冲刺生命的极限,淋漓尽致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也许,在这充满物质利诱的时代,这样做会被人误解,但就是被人称为“神经病”、疯子、傻子,又有何妨!

第四、是要有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乐观、幽默而诗意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这种人生态度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学生也能够笑对人生,笑对生活,笑对人生中的一切磨难和挫折,甚至是不幸。

第五、是有飞扬的思绪,丰富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鲜活的人生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到教育的风景,能在干涸饥渴的心田栽种出理想的幼苗,能在别人感到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体悟到发现和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三、我点燃学生激情的几点尝试        

1、教育学生“我最棒”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就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家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就这样,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

因此,我经常带领学生喊:“我是灵璧一中最优秀的”“我是灵璧一中最棒的”。我不仅要求他们在家里喊,到野外旷野中喊,我还要求他们在班级喊,在办公室里喊,或齐喊,或单人喊,喊时,都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直喊到心血澎湃热血沸腾信心百倍时再停下来。有时,有的同学在连续多次的呼喊中不但喊出了自信和激情,竟然喊着喊着,喊出了热泪。

我给学生教诵“我能行”诗: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教背自信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我信我能,我信我成。”“自信,来自大声说话。”“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教育学生“挺起胸膛走路,抬起头来交流,大起声来说话”,并要求我的学生在学习时要敢喊敢嚎敢于展示,不要怕丢脸。

2、教育学生“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

我认为:“许多事,开始时看起来怎么看都不可能,但是,你奋斗了,拼搏了,一段时间以后,却变成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此,我积累了许多“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的实例来教育学生。

比如疯狂英语的缔造者李阳,在兰州大学上大学,一二年级时,内向,羞涩,胆怯,多门功课不及格,英语连续三个学期补考,人生灰色到了极点,但他最终没有选择放弃,结果选择了自己最害怕的科目英语作为人生的突破口,通过四个月没日没夜的疯狂的苦背苦记,不仅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还在整个兰州大学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为自己整个人生奠定了信心基础。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俞敏洪,也曾有过高考落榜的经历,进高考补习班时,英语仍是倒数第一,怎么办?他就把老师发的讲义和高考必做300题,连题目加答案,他都一一熟背下来,最后由班级的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名,还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外语系。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们灵璧一中的98届的张X,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科总成绩为243分,许多老师都给张X判了学习死刑,就连张X的母亲也说:“孩子已经是这样了,挵两年,让他去寻个工作算了。”但后来其在老师的耐心引导和转化培养下,积极拼搏,竟然在毕业当年,以558分全县文科第三的好成绩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

有时我还有意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比如,我在轮到初一时,就有意安排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举行一次乒乓球对抗赛。开始时初一学生的反应都是非常强烈:“人家人高马大的,我们怎么能赢?”“这不是拿鸡蛋和人家石头碰吗?”未战先怯,没有打,就在信心上输了人。于是,我们就巧激将,细引导,在苦训练、强技术、敢拼搏等方面下足工夫,结果常常是初一的“小不点”,赢了轻敌麻痹的初二哥。然后就利用这件事做足文章:召开一个“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的主题班会,让“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这句话,成为全班学生做人处事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走向成功。

每一个学期,我总是要安排两个学生进行两类学生实验:“差转优实验”和“中转尖”实验,以此为学生树立“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的身边榜样。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就是选好两类学生的代表:一是差生代表,即成绩很差,但脑袋瓜子却非常灵活的学生;一是中等生代表,一般都是较勤奋却学习不得法的的学生。对前一类学生,在寻得家长和个人的积极配合以后,就是对该生狂压作业,狂查狂背。对后一类学生,就是细心观察,有的放矢,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狂查狂背和耐心指导和培养后,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等他们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后,就在全班狂加表扬,树立成全班同学的学习榜样。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着重培养的这两个学生会在各个方面都变得优秀起来,真的成长为全班同学的学习榜样。

3、鼓励学生发展“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班主任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激情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不急着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有时还鼓励部分学生单科独进,主科不行,就从小科入手甚至从某一科的某一方面入手。我所带的班级,每一届都有有好多学生,是在进入初中后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起家慢慢培养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的,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音、体、美有超人之长而受到鼓励,慢慢地树立了学习和做人的自信。

4、建立成长记录袋,积累自己的成就感

我们说的成长记录袋是一个虚拟的“袋”,实际上就是一个成长记录本,要求一些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情况,有的甚至是自己缺点错误的改正情况,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实践证明,成长记录袋是记录学生点滴进步的荣誉袋,是在与他人横向比较中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的激励袋,是在与自身纵向比较中不断向上的自信袋。通过这成长记录“袋”,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容易在自身的纵向比较中获取向上的力量,汲取生命的激情。

 

去年,陈光亮老师在我们学校举行疯狂英语讲座,在我校形成了一种学习英语的热潮,许多学生在当时为之疯狂。我就认真探究了形成他们疯狂的原因,之后,我常这样设想:假如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能通过我们对教育工作的疯狂,让每一个学生都跟着疯狂起来,那又何愁教育不兴,学生不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