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小学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转帖)
(2009-01-28 21:44: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教育 |
新教育小学全体教师于2008年2月19日表决通过
使命:
综述——在学校内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想。
细述——使所有教师成为高度专业化的优秀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拥有持久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业绩。
在各个方面达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在六年后拥有国内一流的人文素养,拥有健康、自信的精神面貌,高超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拥有一流的自然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
愿景:
——在不采取应试与题海战术的前提下,学生素质及成绩均居江苏省一流水平(并可对此进行质性及量化评估)。
——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卓越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全方位领跑新教育实验,成为新教育实验的示范学校。
——成为新教育实验的培训基地、观摩基地。
价值观(集体承诺):
——不存在高于学生成就的教师荣誉和集体荣誉——我们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业进步,当成是教师的最高荣誉(一个孩子的进步,胜过教师或学校获一个全国一等奖);
——对每个学生怀着高度的成功期待,并悉心跟进对其学习的指导;了解每个学生在本学科中的学习困难及潜能;
——不采取题海战术(事先检验每一道学生即将用时间去完成的练习);引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品质,但不将教育责任推诿于家庭;
——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呈现所教学科的丰富性与魅力;在各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在可理解的学科里,反对死记硬背);
——认同新教育实验理念,恪守新教育人的理想、公益、田野、合作精神。
分阶段目标:
——现在,至2008年7月: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拥有大家一致认同并作出承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进一步调整团队,在共同体教师与实验班级等值的条件下,全面地、精细地实践新教育实验的三个核心课程,并在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创新上,作出新的探索。
——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继续推进实验,并以此迎接第九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并承担策划、组织、主讲主演等重大任务。
教师标准:
1. 拥有持久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业绩;
2. 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 具备高度的理解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4. 有对话精神与沟通能力,为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学生标准:
1. 热爱各门学科,并在高段时能够在各学科“学会学习”,具备在具体学科问题情境中的探究、反思、创造力;
2. 各学科成绩优良以上,不存在无法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学科;
3. 具备丰富、宽广的智力背景(课外阅读量),拥有高超的阅读、表达能力,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注:可依据某几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细致阅读来考查此种素养)
4. 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注重身体锻炼,有较广泛的兴趣——尤其是艺术爱好。
优先顺序:
第一,每个学生的学业成就;
第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共同体的面貌(氛围、研究品质、民主生活方式、归属感,等)。
附注:
1. 在新教育小学价值系统中所表述的学生,一般指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学校不会放弃已经入学的任何类型的特殊问题儿童,但对其会有特殊的标准加以衡量。
2. 对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学困生及其他类型的问题学生,除非做到充分了解其成因、持久观察并不断采取疗治措施,记录整个教育过程,否则将视为教育教学的疏漏及失当。对采取此种措施而进步不显著,没有能在短期内达到优秀标准的,则依据具体情景,另作评估。
3.
除非前后存在逻辑前后关系,一般各项中,依据重要性的优先顺序排列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