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斋戒
斋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55
  • 关注人气: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氏奇穴與一般奇穴及十四經穴 治疗原发性尾骨痛,治不孕,治关节炎

(2007-09-15 11:40:47)
标签:

健康/保健

 

董氏奇穴與一般奇穴及十四經穴

                          作者:杨维杰

一般奇穴,多指「經外奇穴」而言,所謂「經外」,有以為是指「十四經脈之外」。但也有不少奇穴,事實上是在十四經絡之上,只因目前針灸界只公認三百六十一個正穴,其它穴位如印堂穴位在督脈經氣流注之處,太陽穴位在手少陽三焦經經脈流注之處,並未歸入正經,只好列入奇穴,不過絕大多數的穴位並不在十四經上,所以仍以「經外」奇穴為多。所謂「奇穴」有奇零、奇特之意,「奇零」指零零散散,沒有系統。所謂「奇特」,則可指:

  1. 數目奇:或一穴或多穴組成一個穴位。
  2. 部位奇:有些穴位不循體表,或分布在口腔內,或分布在鼻腔內。
  3. 取法奇:如三角灸、騎竹馬灸等(見針灸大成)。
  4. 療效奇:很多奇穴往往有獨特的療效,非一般正經穴所能及,因此有些奇穴常配合十四經穴應用,或逕代十四經穴為治病之主穴。

董氏奇穴同一般奇穴一樣,也有著數目奇、取法奇、部位奇、療效奇的特點,很多穴是以穴組的形式出現,例如手上的木穴、脾腫、二角明、婦科都是二穴組成。指駟馬,指腎穴則是三個穴組成,小腿及大腿部位更多是二個穴位及三個穴位合成一個穴組;有些穴部位也很奇特,例如鼻翼穴在鼻子的鼻翼溝上,治口歪眼斜在口腔內膜點刺;有些穴取法也頗奇特,例如天宗、地宗、人宗在肺經上,但取穴則將手翻轉從大腸經方向刺入。又如火腑海定位在三焦經,進針則立拳從陽明大腸經針下。至於療效奇當然更是董氏奇穴的特點,正因董氏奇穴的療效突出而迅速,方得以風靡世界。例如重子穴治背痛;靈骨、大白治坐骨神經痛;水通治咳嗽均可立見大效,既方便又安全,十四經穴無出其右者。

董氏奇穴與一般奇穴不同者,它既不同於局部取穴的阿是穴,也不同於有病才有反應的天應穴,它是歷經長久臨床經驗累積總結的常定穴(董師有時也視病之反應點,而有不定穴之取法,不過這是針法及治療的一種變法,並非指穴位而言),更為特出者,它並非奇零,零散之穴,而是一個龐大互為相關的體系,幾乎每個穴位都與十四經穴有關,所以董師將其名之「董氏正經奇穴」而非「董氏經外奇穴」。

至於十四經穴,一般取穴施用多以本經、表裡經、同名經交經(如手陽明通足陽明,手少陽通足少陽……),董氏奇穴除亦重視這些經絡法外,更以「臟腑別通」為經絡應用之中心思想,不止可治療多經,而且透過一手一足一陰一陽一上一下一臟一腑既能達到疏導平衡的作用,並有上下交濟的作用。更透過全息對應及五體交應(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脈治脈,……貼骨應腎,貼筋應肝……),所治範圍極為廣泛,因此其所治者不僅為線,還可擴充為帶,甚至為區。更重要者董氏奇穴率以遠處取穴為主,係透過高級神經傳導,不同於局部淺針取穴。因此有較強之「記憶性」及「儲蓄性」,最適合於現代忙碌者之診治,不必每天針治,一週針二至三次即有很好的效果。董氏奇穴以手腳部位最多,取穴靈活方便而安全,縱然在胸腹腰背取穴,亦以淺針點刺為主,絕對安全,此外董氏奇穴尚有許多原理,自成一家龐大的體系。可以稱之為與「十四正經」並列的另一針灸系統亦不為過。

尾骶汤合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尾骨痛22例



作者:袁学松 汪木英(指导)    更新时间:2005-12-29    浏览次数:810

 

  关键词 尾骶汤 董氏奇穴 针刺 原发性尾骨痛

  原发性尾骨痛常发生于直接撞伤或慢性撞击之后,其疼痛持续时间往往很长。有的可达数月甚至半年之久,用一般药物或封闭或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及失败率。自1997年来,笔者运用尾骶汤合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尾骨痛22例,发现有较好的疗效。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22例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8岁,平均17.5岁;病程最长为3个月,最短1天,平均为10天。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X线摄片等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尾骨疼痛;其中尾骶之间半脱位者5例,无骨折病例。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口服尾骶汤,基本方为马鞭草10g,所有病例均口服尾骶汤,基本方为马鞭草10g,荔子核10g,牛膝10g,香附8g,杜仲10g,小茴香6g,丹参10g,红花6g,延胡索8g,赤芍10g,续断10g,炙甘草3g。便秘者加火麻仁,炙枳壳或制大黄;腹胀者加入木蝴碟;臀部麻木者加威灵仙,地龙;病久者加皂角刺。尾骶骨半脱位者服药前均予手法复位理筋,带1次性手套,外涂开塞露,以润滑之,中指塞入患者肛门与拇指一起提捏尾骨进行复位。所有病例均用毫针针刺正会穴及后会穴,进针得气后留针45min钟,每15min钟行气1次,日施术1次。

3 疗效标准  治疗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内尾骨痛消失为显效;咳嗽或大便时无疼痛但有轻压痛者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其中显效14例,占63.6%;有效7例,占31.8%;无效1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

5 典型病例患者 女性,37岁。行走时不慎坐跌致尾骨疼痛剧烈,在某医处就诊经中药及尾骶骨处风湿止痛膏外贴,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且出现臀部酸胀下沉感,行走不便,小心翼翼,咳嗽、大便时如临刑具,痛楚万分。经人介绍搀扶来诊,X线摄片未见尾骶骨半脱位,即予针刺正会穴、后会穴,得气后留针45min,每15min行气1次。术毕患者即感疼痛明显减轻,顿感轻松许多,行走不用搀扶,予尾骶汤7剂,隔日针灸1次,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3周痊愈。

6 讨论

 
 (1)尾骶汤为杭州市名老中医汪木英副主任中医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来的用来治疗外伤性尾骶骨痛的经验方。汪老认为此方中马鞭草活血化瘀止痛,兼有引经作用为主药;杜仲、续断、牛膝入肾主骨,接骨续伤;赤芍、红花、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以止痛;荔子核、香附、小茴香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止痛续筋之功。

  (2)正会、后会为董氏奇穴中的两穴,为台湾针灸名家董其昌创用。正会、后会实即为传统经络学中的百会穴和后顶穴,董氏用之以治疗尾骶骨痛为一大发现,其运用了循经远取,下病上取的原则,两穴并用构成所谓“倒马针法”,能明显增强疗效。特别是对于尾骶骨疼痛剧烈,臀酸下沉的病人,针刺后立觉疼痛明显减轻,临诊不妨试用之。

景昌奇穴——“妇科”治不孕特效推介
作者:杨维杰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05-12-29    浏览次数:985


    不孕症近年来有逐渐升高之趋势,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分为肾虚、血虚(或气血亏虚)、肝郁、血瘀、痰湿等几型,以中药及针灸治疗,疗效均不差,除分型论治外,亦有人就主病或兼症另外立方或立穴治疗,例如输卵管堵塞、子宫后倾或左屈等。
    个人治疗不孕症多年,在辨证分型基础下辅以针灸治疗,疗效颇佳。尤值称道及推介同仁者,则为以妇科穴为主,还巢穴为辅之专穴治疗,十年来治愈近百位不孕妇女,使之怀孕,疗效较十四经穴为佳。针刺可隔日为之,妇科穴及还巢穴可左右交替运用。但据经验,年龄越轻,治疗时间愈早者疗效愈好。有关不孕之中医论文,余参阅不下数百篇,其所列之验案,百分之八十在35岁以下。余所遭遇之病例百分之八十在35岁以上,怪哉。

风湿性关节炎

董氏 木關 骨關 對側 施針時切壓穴位 避免進針疼痛 症狀消除後 用下三皇(雙側)斷根 此為對症下針(董氏內科針法) 關節風濕性炎 穴位 請董氏針灸之友提供 或奇穴區 找尋

处及五嶺穴处行梅花扣刺. 针:火膝.膝灵,膝眼.上三黄.余法请参照董氏针灸前辈所列之穴

1。膝窝部刺络去湿寒。2。针风府,风市,大椎治风。3。针阳陵泉。大杼强筋骨。4,针下三皇。灸足三里,气海至关元调整体。也可选肩中,曲池,尺泽

治膝盖风湿性关节百病免针的方法:
「用吹头发的热风机在膝盖吹热」;
「在肩峰直下二寸三角肌中央下自己用力捶几下」;
「用拇指和食指捏压中指指甲两侧下二分处30分钟」;
「按压足大趾与二趾间叉口下缘 」;
以上动作时要配合活动膝关节


要有耐心依法施治,否则百病神针也难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