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音

(2009-10-12 13:29:46)
标签:

减字谱

知音

古琴

曲谱

内蕴

情感

分类: 心情

================================================

METCN要转让了。这是范老师做出的决定。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一直没和朋友们公布,也许有的朋友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很痛心,很失落!

================================================

经过了若干天的沉寂之后,突然明白:原来我等的,是一场恋爱。

  “文人多情”是一个被说滥了的词,想想这是个至理。缺乏了某种激情,当那些细小的事物流过心底引起莫名的悸动的时候,便没有想留下它的冲动。当手底的文字一次次被人曲解乃至不知所云时,孤寂,便会一点点的扩散开,沉默的接踵而至,成了一种极其自然的事情。

  无事,翻《闲情偶寄》,看到一段话颇有意味:凡令姬妾学此(琴)者,当先自问其能弹否?主人知音,始可令琴瑟在御。不然弹者铿然,听者茫然,强束官骇以俟其阙,是非悦耳之音,乃苦人之具也,习之何为?……

  我想这是我想学琴的最初动机,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自己真正了解那些太古之音所包含的真实含义。我无法透过那些游动的乐符去感受清风明月,松涛云海,也无法穿过那跳动的音节去听出溪流幽涧,竹鸣朗月,更无法从中真正感受到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的绝妙境界。当“技”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时,“艺”的苍白无力,至此暴露无遗。所谓“琴弹知音听”,确是知琴之语。对于一件留白太多的艺术形式,填充空白的想象的高度一致,才是“知音”之真解。当双手在筝弦上跳动时,我可以感受到渔舟唱晚之乐是田园之乐而非丰收之悦,也可以浸入高山的巍峨与流水的多姿,只是当同样的一支琴曲放在我面前时,唯有“茫然”二字可表,也许这归结于我喜欢探究事物的本源,或者说过程。似乎只有在过程中去寻找它们所蕴含的意义,于一种支离破碎的分解中去合成完整的美感,才能让我对眼前的事物有着更为充分的了解。

  所以琴寻知音,文字需要恋爱,不过殊途同归。

  一直以为古琴的弹奏手法与古筝有某种相通之处,现在才发现自己犯的错误是多么的低级。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抛开一切的所谓文化内涵与音乐本身固有的表现力不谈,单纯的手法就完全是两回事。筝是用手指的第一关节用力的乐器,而古琴却是用了第三关节,不要小看这么一点点的不同,就是这小小的不同,决定了琴的弹奏手法与筝的大相径庭。筝作为一种繁弦乐器,是一弦一柱一音,仅有的滑音变化也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不过只有小二度大二度的区别,而琴的走音却拥有了极为广泛的处理空间,这种变化却恰恰是琴的魅力所在,也是琴之所以作为一种极富个人气质的乐器原因之一。想想看,一只曲谱,只给你弹奏手法,却不给你任何节奏的变化与节拍的长短,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我没见过古代的工尺谱,但我从减字谱中可以想象出为什么古乐需要口传心授的原因了。也明白了“高手才有妙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前几天与表哥谈琴,他曾劝我不要学,说琴的手法并不繁难,难的是一种内蕴力,音乐的内蕴力。当时很不以为然,以为琴之难学,应该在指法的繁难,至于内蕴力,该是所有乐器共有的东西,不应该只有古琴。现在才发现表哥是对的,这是一件有着过多自由发挥的乐器,只有一个大的范围,剩下的变化全要靠对音乐的领悟去诠释。减字谱之所以到现在还无法被现代曲谱所替代,并不是它真的不能翻译,而是那种丝丝入扣的现代曲谱一旦做成,琴本身所具有的留给琴者所发挥的自由空间将会消失迨尽,而一只僵化了的琴曲,又怎么能承载起具有中国固有哲学意味的艺术的全部精神?

  这么说似乎有点空玄,那么说简单一点吧。比如古琴是没有绝对音高的它只有音高关系,一只曲子是C调还是D调完全靠了操琴者对琴曲本身的理解,或者靠了琴本身所固有的音质,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再比如,由于琴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随着左手按弦点的不同,一根弦上可以弹出古琴弦里所能发出的所有的音,那么同样的一个6,你到哪根弦上去弹的好?如果说这只是说明了减字谱的精确度与科学性,尚可以用了现代的曲谱去解释,那么那些走音滑音的内藏的表情更是无法用简单的符号去替代,而这恰恰是古琴的精髓所在,也是最能体现操琴者个人修为的部分,如果这些也用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划定,那么只能说,琴之死,将不远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日心章
后一篇:最后任务视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