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在网络上偶然听到一首歌,好像是莫文蔚唱的:我不是桑田,你不是沧海,你不要以为你特别可爱;很多人恋爱,很多人分开,我不会以为我特别失败;我不是庸才,你不是天才,也不是伤害我的那种人才;不爱就不爱,难捱就不捱,只给你一分钟想想怎么说拜拜。
乍一听很过瘾,主人翁似乎很洒脱,可是仔细想一想,这根本就是发泄内心求不得的一种悲伤呐喊,活在放不下的痛苦里。就像佛教所说的人体三毒:贪、嗔、痴。贪心的升起会导致人类的嫉妒和心理不平衡;嗔心是内心仇恨的写照;痴心则让人偏执。其实,缘是聚,分时散,此为缘分。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在付出之中,才发觉自我内在的丰盈。原来人生是不假外求的。
接近知天命之年的时候,适合思索常道,对于各种“经”,如圣经、佛经、四书五经,特别乐于亲近。倒不是为了寻求安慰,却是为了印证生平。印证之后的契合,使人有皈依之感,好像一生寻寻觅觅的,在知识上、情感上、道德上,事功上的种种切切,都得到了安顿的基石。回归生命的原点,意近于此。
心结一旦化解,眼界豁然开朗。所谓“无目的的目的性”,心中不存目的,所见却又无不合于目的;万物都是自自然然,“自己而然”,无过亦无不及。这种美感,名为平淡,其实充满生机,只是这种生机不再是为了任何有形的目标去运作。面对无垠的宇宙,心中不再竞争,却有欣然同契之向往。
艺术、宗教、哲学、文学,是伴人走过晚年的良友。前提则是自己心灵的准备工作。若是一生忙忙碌碌,为现实生活而奔波,无暇经营内心世界,到了晚年,又怎能期待“蓦然回首”,望出一片新天地呢?
每次都是写完文字才想题目,希望这个名字不会吓到你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