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与对联
(2024-07-26 09:34:41)
标签:
楹联与对联 |
分类: 读书 |
《辞海》关于“楹联”的解释: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是诗词形式的演变。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蜀祷机》),谓之‘题桃符’。至宋时遂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对联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第5版)的解释:
“对联
“楹联
五代后蜀主孟昶的“余庆”“长春”联是题写在一种约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的,称为“桃符”。它是目前已知史上最早的春联。其他类型的楹联出现的时间或许比它更早。当代学者根据现在发现的资料,指出在孟昶之前的唐代,已有人作对联了(余德泉:《对联通》)
在《辞海》看来,对联、楹联这两个概念没有什么不同,对联即楹联,二者相互训释。《词典》则强调了楹联是“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在这个意义上,不是所有的“对联”都是“楹联”。但是,“楹联”可用于“泛指对联”。
楹,指堂屋前部的柱子。将对联悬挂或张贴在楹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与美学的意义。对联可以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桃符板、楹柱都是木制品)。纸、布、竹、木只是楹联表达的物质媒介。明代戏剧家李渔不仅善于撰联,而且还善于制作别具一格的楹联。他亲自将一只长竹筒剖而为二,外去其青,内铲其节,磨洗得光亮如镜,请名手将书写的联句镌刻其上,高悬壁间。青翠天然,“仿佛舟行三峡里,俨然身在万山中。”他将这种楹联称作“此君联”,用晋人品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之意(展望之《中国装饰文化》)。将联语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还只是“对联”,而把它们“悬挂”或“粘贴”在相应的场所和空间,比如“楹上”,意味着对联或楹联,获得了自己独特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从而使它区别于其他的文化形式,比如诗词、骈文等。
讨论楹联的起源,离不开楹联作为独立的文体出现所需要的条件。自南朝齐、梁间,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开始讲究声律,指责声病,提倡诗歌格律,至唐初,经过王、杨、卢、骆等初唐四杰,以及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等许多诗人的创作实践,使诗歌格律逐渐成熟,出现了在字数、节奏、平仄、押韵、对杖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也称近体诗。近体诗每首8句,每两句成一联,一共四联。每一联的前一句称为“出句”,后一句称为“对句”。通常其首联和尾联不须对仗,颔联、尤其是颈联则要求严格对仗。近体诗押平声韵,因此前后两句的尾字仄平相对。格律理论与实践的成果,为楹联成为独立的文体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形式准备。
但是,楹联之成为独立的文化形式或文体,还与它用于悬挂、粘贴分不开,与悬挂、粘贴相联系的,是相应的物理场所和空间。楹联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存在形态,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一方面,楹联必须与相应的物理场所和空间相联系,这是楹联实现其实用目的和使用价值的必然要求。从二维平面存在向三维立体的空间存在转化——这也是对联向楹联转换的最后一步,使楹联的情意内容和历史文化内涵得以表达、传播,成为消费的直观的对象。而且,这个特定的物理场所和空间环境(与存在的空间形式相联系的是存在的时间形式),通常是楹联装饰和美化的客体、对象,从而作为需要参与楹联生产的过程,对为什么写、写什么起规范作用。因此,场所感以及空间感知、想象的能力,是楹联家能力的结构性要素。
值得指出的是,楹联不仅通过悬挂、粘贴,以有关的物理场所和环境装饰、美化的方式得以表达和传播,为物质场所和空间环境增添一种精神氛围和审美因素,也使自己场所化、景观化,成为相应的场所、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作为文化景观和文化遗存,实现自己的认识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窦垿:《岳阳楼联》上联)。优秀的诗文楹联在装饰、增润景点名声风采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景点(区)的结构要素。尤其是楹联与书法艺术结合,更显奕奕煌煌,让人流连驻足。
楹联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的特点,对人的审美感知、思维和叙述方式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之形成不同于诗词的特点。这也是“律诗之‘联’不同于对联”(余德泉《对联通》)的深层原因。
楹联所装饰、美化的客体、对象,通常是预先确定的。楹联生产有类似于“定制”的特点,通常是按照消费需求量身打造。这也使“切用”、“贴切”成为楹联作品价值评价的标准。悬挂在荣禧堂的联,是属于荣禧堂的;悬挂在黄鹤楼的联,是属于黄鹤楼的。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一共题了4副对联,为众人所称赞。也得到了脂砚斋的高度评价,其评价的标准就是“贴切”。例如,贾宝玉题“沁芳”的对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脂评:“要紧,贴切水字。”(上联)“恰极,工极!”(下联)再如贾宝玉题“有凤来仪”的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脂批:“‘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上联)“‘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使如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下联)折射居室主人的身份、襟怀、情趣。优秀的楹联应当对人事地都很贴切,专利所有,不可移挂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