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对老子的批评——读《老子》五十六章、八十一章
(2020-01-13 11:57:35)
标签:
读《老》《老子·八十一章》 |
分类: 读书 |
“言者不如知者默”一语,是针对《老子·五十六章》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五十六章全文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五十六章》的主旨,有学者认为是“宣扬蒙昧主义”,太过武断。其实五十六章主要讲什么是“玄同”及其意义。它是老子道学的重要概念和核心价值之一,旨在宣扬一视同仁,齐物平等。《庄子·徐无鬼》:“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玄同是玄德(河上公本为五十六章所拟标题即为“玄德”)至德。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章里出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二句,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如果将它植入八十一章,似乎更为妥帖。
《老子·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言”是极而言之,目的是警世醒世。事实上,夸夸其谈,假话惑众,文过饰非的人和事,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白乐天当然是理解的,只不过是借此幽它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