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居易对老子的批评——读《老子》五十六章、八十一章

(2020-01-13 11:57:35)
标签:

读《老》

《老子·八十一章》

分类: 读书


 

    白居易有一首诗,是批评老子的: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读老子》

“言者不如知者默”一语,是针对《老子·五十六章》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五十六章全文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句,与《老子·四章》同,有学者疑其为“衍文”。“塞其兑,闭其门”二句,也与《老子·五十二章》同。可能的情形是,《老子》一书,是老子门人辑录结集而成,并非写于一时;由于不同章所言说的主题相同或相近,会重复出现同样的内容。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古代文本的传播是以抄写、碑刻的方式流传的,其间错讹增删,在所难免。《老子》上下篇及各章之分,也是后来蜂起的注家所为。我们尚不知道原始文本的真正面貌。已知道的较早且较完整的抄本是马王堆帛书本。但不能以马王堆本为真否定通行本。文本抄写流传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老子·五十六章》的主旨,有学者认为是“宣扬蒙昧主义”,太过武断。其实五十六章主要讲什么是“玄同”及其意义。它是老子道学的重要概念和核心价值之一,旨在宣扬一视同仁,齐物平等。《庄子·徐无鬼》:“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玄同是玄德(河上公本为五十六章所拟标题即为“玄德”)至德。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章里出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二句,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如果将它植入八十一章,似乎更为妥帖。

《老子·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此章着重讲一个真正的智者、上德之人,应有的修为和境界。老子“疾伪”(《文心雕龙·情采》),提倡讲真话,讲实话(信言),反对浮艳之言,口惠而实不止;主张不争辩(不辩),贵在行动,尽力与人。《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亦同此理。老子还反对卖弄炫博(不博),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所应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是老子为世人树立的 “圣人”境界。正是以这样一种人格高度,看言与行的关系,老子提出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命题。因此,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二句放到八十一章,似乎更合适。这样,《老子·八十一章》就成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言”是极而言之,目的是警世醒世。事实上,夸夸其谈,假话惑众,文过饰非的人和事,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白乐天当然是理解的,只不过是借此幽它一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运熟入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