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学大师袁树珊的人生传奇

(2022-11-23 13:36:11)
标签:

八字

命理

王和祥

丙寅

星座

分类: 第二部分:休闲部分
医学世家,悬壶济世
在中华民国时期的命理学界,素有“南袁北韦”之誉,北韦,为韦千里先生,南袁
是本文所要介绍的袁树珊先生。

袁树珊生于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寅时,世代居住在扬州南乡袁巷,是著名的中医世家。袁树珊的父亲叫袁开昌,深谙周易命理,旁通诸子百家,尤精医术,旅居镇江后以医为业,编写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等医学著作。袁树珊的叔父袁开存也是一位名医,袁树珊的堂兄袁桂生,则是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袁树珊幼承家学,在学习医理的同时精研命理,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批命卜卦。后考秀才落第,转而就读于北京大学,并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大攻读社会学。学成归国,原本有入仕的机会,但他不热衷功名利禄,毅然回到家乡以行医业主业,兼职批断八字、占卦与风水。他先后著有医学专著《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等。

袁树珊认为,无论是批命还是行医之人,一定要抱有济世救民的思想,要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境界。他认为无论是医学还是命学,都是相通和互补的。他说:“卜(批命)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居然彻底扭转了当时的局面。一惯迷信西洋文化、否定中医的国民党元老汪精卫,1929年他母亲患了严重的痢疾,腹泻不止,遍请当时西医名手诊治,都无效果。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便毛遂自荐,前去诊治,汪精卫束手无策之下,无奈同意一试。经施今墨诊视后,其母服用一次汤药,两天后便痊愈。中医之实效令汪精卫刮目相看,汪精卫当即改变对中医的否定态度。袁树珊认为,命理相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对命理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为此,袁树珊写出了《中西相人探原》,阐述命相之基本原理,并与西方文化参照,引经据典,为命理界的同仁们辩白,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命理学的认知。此书一出,得当时行政院长谭延闿的高度赞赏。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至1930年,国民党废除中医、命学运动终于偃旗息鼓。

袁树珊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武训和伏羲,一为行乞兴学的圣徒,一为中华人文始祖。他的理想是兴办一所义学和建一座伏羲庙,在有了积蓄之后,他就在家乡小袁巷,以袁家祠堂的房屋作为校舍,不收取学费,免费发给学生们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为了使学校经费有长期保证,袁先生还出资购买了20亩地作为校产。后来,他又把建好的伏羲庙改为校舍,创办“伏羲小学”。抗战期间,社会动乱,袁树珊经济有些困难,伏羲小学不得不向学生们收取学杂费。袁树珊非常愧疚,特地为学校做了一块匾额,亲书“不如武训”四字。可见袁树珊自身的独特操守和气节。

他个人生活比较俭朴,十分随性,平素喜欢穿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旱烟袋,走路时习惯将两手叉在背后。人十分随性,其最大的爱好就是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线装书。他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袁树珊诊室内悬挂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这便是对他自身的真实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