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关中帝王陵》之隋炀帝陵
金石
http://s7/mw690/001qRejqty6EeCAdgjQa6&690
“杨广就是扫帚星”
隋炀帝杨广陵周围群众对这个陵的态度有点复杂,说不关注它吧,不符合事实,当地流传有许多关于它的传说;说关注它,很多现象又说不过去。
“不让杨广挂穴”
位于武功县武功镇韦北村罗家堡自然村的隋炀帝陵和隋文帝杨坚泰陵相距约6公里,中间隔了一条小北河大沟。“这个墓埋得不着边。”武功镇新庄村罗家底83岁罗经纶说,当地人有这样的看法。
为什么隋炀帝会埋到这个不着边的地方?
罗家底89岁张天俊、武功镇洛阳村59岁郭吕鹤、杨凌区大寨镇寨西村70岁杨红彬等告诉记者,当地传说,杨广为当皇帝,趁父亲杨坚生病,把杨坚捏死。他给文武百官说杨坚晏驾,死了,传位给他。杨广当上皇帝后胡作非为,激起民愤,天下大乱。尽管如此,杨广还到南方游乐,最后被他的丞相宇文化及等人逼死在扬州,也埋在那里。李渊登基后,让儿子李世民把杨广的墓迁到他父亲杨坚陵旁,并令风水大师李淳风、袁天罡选好了墓穴。李世民护送着杨广的灵柩从扬州向西而来,刚翻过武功镇漆水河大沟,上到西原上,能看到杨坚的陵时,送灵柩的部队歇下来。杨坚发现后,非常气愤:你个不肖子孙,还要给我挂穴,不要不要,滚蛋。所以部队重新抬起灵柩刚挪了一步,抬灵柩的杠子就断了,狂风暴雨把提前给杨广挖好的墓也推平了。李世民猜想,这可能是天意,他爸不愿杨广给他挂穴,于是让袁天罡、李淳风就地测了个墓穴,把杨广埋了。所有的士兵,一人抓一把土,堆起2亩大个封土堆。因为抬昔日皇上杨广灵柩的轿子在西原上歇后只挪了一步,所以东边有了罗家堡(谐音挪驾堡)的村名;因为隋炀帝灵柩最后埋在附近,西边有了洛阳村(谐音落炀村)的村名。
“不愿见杨广”
记者之前采访过的渭北帝王陵,清朝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墓碑都立于陵的南边。但是罗家堡56岁罗新城记得,当年毕沅立的隋炀帝墓碑在墓北边,和一般的陵墓方向不一致。他家原来住在墓东北的沟壕里。那条沟原来住满了人。他家在沟的最西头,是距墓最近的一家,离墓只有200米左右。他小时候经常到墓上玩耍,他七八岁时老墓碑还在。
罗家堡73岁罗国瑞回忆,以前杨广陵北边有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上边写的“隋炀帝陵”4个字和洗脸盆一样大。
罗经纶说,这个墓的墓道朝向东南。因为这地方西北高,东南低,这地方墓都头枕西北,脚蹬东南。
既然墓道在南边,为什么墓碑却要立到北边?
罗新城、武功县代家乡代家村年近七旬戴世宗等说,传说最早杨广墓墓碑也在陵的南边。陵建好后,杨广父亲杨坚不愿意看见杨广,就显灵了,一天晚上雷声大作、飞沙走石。第二天,人们发现墓碑到了北边。
“隋炀帝有多么淫”
罗家堡92岁罗永兴回忆,民国18年闹年荒,他们家逃到咸阳渭河东三里桥小张村住了2年。等他们回到罗家堡,碑上出现3道不连贯、发射状的白色斜印。当时的老人说以前没有这些白印。人们解释说,杨广这个人淫得很,淫得石头做的墓碑都有了印,看他有多么淫。
武功镇聂村75岁康景华、罗家底71岁罗宏德等告诉记者,人们传说杨广荒淫无度、抢姑奸妹、欺兄霸嫂、十恶不赦。他有句话,生吾者不淫之,吾生者不淫之,除此而外,无所不纳之。因此受到老天爷的惩罚,墓碑遭雷击,出现了印子。
唐代魏征等撰写的《隋书.帝纪.炀帝》记载:隋大业八年11月,隋炀帝“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看来当地群众传说隋炀帝荒淫无度,有其依据。
不过戴世宗听到另外一种传说,杨广墓碑上的印子,是尉迟敬德用长鞭抽的。因为杨广当上皇上后,害得他无家可归,四处漂泊。
罗家堡66岁罗平顺听说,碑上的三道斜白印,是被箭射的。
罗宏德儿时看到,隋炀帝陵墓碑因长期无人管护,摇摇晃晃。他们这些小孩去了也常摇墓碑,后来墓碑被小孩掀倒。
罗家堡54岁罗振声说,上世纪70年代,附近一家小学搞勤工俭学,办了座白灰窑,给学生分拣石头的任务。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就把隋炀帝陵墓碑砸了交给学校烧了白灰。
墓里边是窑
罗永兴记得,民国18年闹年荒后等他们回到村里,不仅杨广墓前的石碑出现白印,墓也被人盗了。墓封土东南角出现一个斜洞,通到墓里边。他当时还小,进去玩过。墓室里边是个大窑,小孩能在里边玩耍。墓室壁和底都是土,没有发现东西。他当时听说墓是被外国人盗的。因为当时外国人正负责修墓北边西宝公路。解放前后,杨广的墓被盗了三次。解放后的盗洞离封土很远,相距十多米,直接在平地上向下挖了个大坑。
罗家堡85岁罗培文小时候在陵上玩时,也在封土上发现有盗洞,洞口高1.9米左右,宽1米二三,进深约5米。他只进了半截,没有敢进到里边。
罗新城曾听一位现已过世的罗家堡村老村长说,他解放后曾下过盗洞,里边有3个窑,南边的窑最大。
“现在没有过去的一半”
隋炀帝陵被盗掘的同时,封土也被人们挖得越来越小。
罗永兴儿时见到的杨广墓虽然没有西南杨凌区的隋文帝泰陵大,但比现在大多了,现在没有过去的一半。那时封土上边是圆的,但底盘像方的。他认为,这墓本身应该是圆的,因为国民党政府不保护,又由于地不在一个村内,而且地在变动,因此保长也不管,周围人都想给自己多种地,就把墓根子铲成方的了。
郭吕鹤听其父亲讲,旧社会杨广墓直径20多米。
罗国瑞在六七十年代见到,生产队平整土地时,喜欢到杨广墓上取土,填沟沟岔岔。
罗家堡62岁罗润虎说,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土地分到户,一家一溜子,人们想多种点,只管往墓里挖,多挖点,就能多种点地。现在对文物保护严了,没人敢乱挖了。
杨广墓按3分地扣除
罗宏德说,解放前他家地在杨广墓紧南边。那地方原来是慢坡地,解放后经过平整,把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
“解放后,经过调整换地,杨广墓完全在罗家堡田地范围内。”罗家堡57岁罗万里小时候经常在杨广墓上玩耍,烧包谷、耍纸牌。以后成人了,他经常在杨广墓周围参加生产队劳动,种麦、种瓜。收麦时,晚上为守护麦场,就在杨广墓旁的架子车上睡觉;瓜成熟时,也睡在陵旁看守瓜田。一年他给生产队拉氨水,把指头压伤。生产队长为了照顾他,他让到杨广墓上搭的庵子里看包谷地,看了一个秋天,就他一个人,晚上也睡在杨广墓上。他虽然对一般人的墓还有点害怕,但对这个曾经当过皇上的墓,反倒不害怕。
罗润虎说,1974年在墓北边的生产路旁修了渠。刚把渠修好,就有人反映,一小队浇地的时候,杨广墓陷下去一块。生产队用墓堆上的土填了。
1979年第一次分地,罗新城家的2亩地正好在杨广墓南北两边,地被陵分成两半。分地时把杨广墓按3分地给他扣除。结果灌溉时,墓南边斜下去个洞。他往里塞些玉米秆,上头苫些土,但第二年又塌了。年年陷,他年年填。以后重新划分地,他的地就调到其他地方了。
罗万里家现在有1亩地就在杨广墓西边。起初墓南边有个下陷的洞。他把没处扔的包谷秆就扔到洞里。到冬季闲时,有的老汉拿叉把包谷秆挑出来烧。 后来地在墓南的人嫌跑水,年年填,才堵住了。
“我这人对这陵没有啥感觉”
虽然解放前没有人保护杨广墓,但并非没有人关注。罗永兴在十一二岁时,有人在杨广墓北边支了台照相机给杨广墓照相。附近村的小孩都去看热闹。那是台老式的相机,用布把人头和相机蒙到一起。摄影师正要拍照,罗永兴想换个角度,看清楚是怎么照相的,从照相机前头跑过去。摄影师很生气,训斥了他一声。
解放后,1956年登记、调查文物时,时任武功县文化馆馆长的罗经纶带人测量过杨广墓。
与隋炀帝陵相距仅6公里的杨坚陵,当地不仅传说过去有守墓人,现在还经常有人去祭祀。但是杨广墓就不同了。
“没有听说解放前有守墓人,也没有祭祀的。”罗润虎说。
同是皇帝陵,当地人对它们的态度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老人说,隋文帝是正人君子,杨广是个扫帚星,人不喜欢他。”郭杰玉说。
“隋炀帝陵不太被人重视,因为隋炀帝影响不好。群众都崇拜英雄。”罗国瑞说。
“我这人对这陵没有啥感觉,包括老人在内,因为杨广昏庸得很。”罗新城说。
真正的隋炀帝陵在哪里
今年上半年,扬州在一建筑工地抢救性发掘一古墓时,发现一墓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一场争议。
令武功隋炀帝墓尴尬
这处古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据扬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由于此处要建楼盘,施工过程中发现许多古砖,今年春节后,他们进入工地勘探,发现两座砖室古墓,然后进行抢救性发掘。已发掘的西侧墓由墓室、耳室和甬道组成,东西长5.88米,南北宽4.98米。里面文物不多,但等级很高,其中的金镶玉腰带和4件雄狮造型鎏金铜铺首均为皇家器物。最重要的是发现一块墓碑,上面大部分字模糊不清,但能看清楚的有“隨故煬帝墓誌”、“隨大業十四年”、“帝崩于楊州”、“流珠堂”等等。
随后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了这一考古发觉成果,并初步确定墓主系隋炀帝杨广。
扬州的这一发现,显然使武功的隋炀帝尴尬,人们不由得质疑,武功的隋炀帝陵是不是假的?
扬州自己也为难
实际上,武功与扬州的隋炀帝陵之争早已有之。
在曹庄古墓南约6公里的邗江区槐泗镇有条路叫隋炀帝路,在此路上的槐二村北有一座据传是隋炀帝陵的古墓。
根据邗江区委、邗江区政府主办的邗江网介绍,该处隋炀帝陵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右上方刻有“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炀帝陵”四个隶书大字。
从图片可见,此处隋炀帝陵,比武功县的隋炀帝陵要排场得多。
邗江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李优平介绍,公元618年,即隋大业14年,隋炀帝死于宫变,萧皇后和宫人用床板草草做成一副小棺材,把炀帝葬于江都宫流珠堂下。江都郡守陈稜深怀炀帝旧恩,在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北去后,将隋炀帝改葬于江都宫成象殿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将隋炀帝迁葬于扬州“雷塘”。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萧后病卒,唐太宗李世民诏令与炀帝合葬在一起。
唐代魏征等撰写的《隋书.帝纪.炀帝》记载:隋炀帝被杀后,“萧后令宫人撤床箦为棺以埋之。化及发后,右御卫将军陈稜奉梓宫于成象殿,葬吴公台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
邗江网文章认为“雷塘”就在槐二村。
不过有文称,在清嘉庆年间之前,扬州的隋炀帝陵已不为人知。大学士阮元经过考查,认为槐二村北一大土堆应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立碑。
曹庄发现隋炀帝墓志后,有人称槐二村的古墓为“伪隋炀帝陵”。
该如何认定槐二村隋炀帝陵,成了束家平心中的谜。他认为这只能等待考古发掘论证。
河南还有一个杨广墓
不光扬州和武功存在隋炀帝陵之争,和陕西在历史文化上存在诸多之争的河南,也有一个隋炀帝陵。
热衷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洛宁县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曲少波告诉记者,河南的隋炀帝陵就在洛宁县东宋乡郭村东南的柏山上。他手上有清朝《河南府志》等3本史书,均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地记载:“炀帝陵在永宁县城东北。炀帝崩于江都,唐太宗迁葬于此。”永宁县就是现在的洛宁县。由于隋炀帝这个人不中,当地群众直呼“杨广墓”。在柏山北边以前有座规模非常大的庙,叫圣水寺,香火非常旺盛,僧人也很多。传说唐太宗给圣水寺的任务,就是守好杨广墓。该庙到1958年才被拆了。
扬州发现隋炀帝墓志后,得知没有找到隋炀帝的骨骼和棺椁,曲少波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兴许隋炀帝的棺椁和骨骼在河南省洛宁县》。
陕西内部早有不同观点
耿直、有啥说啥的陕西专家学者不仅自己否定了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的塌陵为隋炀帝陵,而且有专家学者提出,武功的隋炀帝陵也有问题。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武功县志》称:武功镇罗家堡西的墓为唐殇帝陵,人们讹传为隋炀帝之墓。
编撰者的依据是《新唐书·地理志》介绍武功时云:“西原,殇帝所葬”;宋敏求《长安志·武功》记载:“唐殇帝陵在县西原上。”
这种观点在武功影响很大。
曾担任小学校长的武功县武功镇聂村75岁康景华说,武功的隋炀帝墓本身不是真的隋炀帝墓,史书上记载的隋炀帝墓不在武功,在扬州。
曾担任武功县文化馆馆长的83岁罗经纶说,当地传说,李世民把杨广从南方搬回来葬在武功。但历史记载,杨广是被宇文化及杀死后葬在扬州。所以武功这个墓不可靠。
“隋炀帝最终埋在武功的寿陵”
陕西还是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武功隋炀帝陵不假。
罗家堡62岁罗润虎说,1976年左右,他们村在县文化馆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罗英杰给他说,咱这杨广墓是唯一的真墓,武功县文物局文管会原副主任戴世宗说,在古代,多少帝王刚一登基就营造寿陵,更何况隋炀帝非常奢侈,因此他生前就在武功建自己的寿陵。杨广只是因战乱死在扬州,暂时被草草掩埋在那里。李渊念其旧情又为了拉拢人心,就以葬皇帝的仪式把杨广从扬州改葬到武功早就营造好的墓里。原来其墓冢高大宏伟,占地十余亩,碑石、石雕林立,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兵部侍郎毕沅所书“隋炀帝陵”石碑也在其间。
十多年前,武功县志办组织人员编写武功县志时,戴世宗听说他们认为武功的杨广墓是唐殇陵,非常生气。他认为,武功西原上汉代和唐代的墓不下十几座,为啥认为隋炀帝陵是唐殇陵。找不到唐殇帝的墓,就硬把隋炀帝陵说成是殇帝墓,实在是太草率。戴世宗为考证此事,到陕西省考古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处查询,访问武功老人。
戴世宗先后找县志办几次,而且专门写了篇文章交给县志办。但编写人员没有接受他的观点。
当扬州发现隋炀帝陵墓志,戴世宗更是着急。他认为,曹庄墓存在诸多疑点。
戴世宗认为隋炀帝陵在武功的观点,也有史料依据。明代状元康海纂修的《陕西省武功县志》记载:“隋炀帝墓在县西原。武德五年八月辛亥,唐高祖葬帝于此。”
“极可能为隋炀帝和萧后的陵墓”
扬州市文物局宣布曹庄古墓为隋炀帝陵后,争论激烈。
“按照隋炀帝的身份,墓里应该有谥册或哀册,而不是墓志。使用墓志,是没办法的办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教授王维坤怀疑曹庄古墓不是唐高祖给杨广建的最后一座墓,应该属于一种悼念性质的建筑,相当纪念堂,用今天的话,也可以叫衣冠冢。扬州槐二村的隋炀帝陵,应该是最后埋葬隋炀帝之墓。
有学者反驳,玉谥册上写有去世帝后的谥号,放在宗庙里;玉哀册虽为墓葬里所用,但由子孙为先皇所作。唐朝皇帝没有理由为隋炀帝制玉哀册。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哀册出土于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懿德太子李重润的墓中。南唐后主李煜死后,其旧臣为他制作的也是墓志铭。因此隋炀帝陵出土墓志无可置疑。
有人提出,墓志上把隋朝国号错写为“隨”,涉嫌造假。有学者解释,隋炀帝的祖父杨忠在北周时被封为随国公,其父隋文帝杨坚承袭此爵位后又进封为随王。因此杨坚称帝后,最初给自己的王朝定名为“隨”,后改为‘隋’。唐初有人又将隋朝的“隋”写为“隨”。这在唐初一些碑铭上可见。
至于墓里没有发现骸骨和棺木残片,束家平回答,隋炀帝的结局,决定了他的棺椁材质不可能很好,扬州气候又湿润,经过一千多年,棺椁有可能腐朽掉。加之历史上盗墓,当地人在墓上建房,能存下几件文物,已经是万幸了。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近日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发掘,情况越来越明确,扬州市文物局认为曹庄古墓为隋炀帝陵的观点不会有错。特别是墓志上的“贞观□□年”,这中间的年数,有可能是“廿几”年。假使如此,由于萧后于贞观廿二年(公元648年)去世,曹庄的两座墓葬很可能为李世民为隋炀帝和萧后建的陵墓。
扬州真,武功是否必然为假
如果扬州曹庄的墓是真正的隋炀帝陵,武功的隋炀帝陵是否就是假的了?
张学锋认为,曹庄隋炀帝陵的发现,把其他的隋炀帝陵应该全部否定了,连陕西那个也不应该是真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博说,武功的杨广墓,没有做过钻探,因此真假不好说。再一个,墓的真假看怎么定义。过去建墓葬也不一定是尸骨,可以是其他东西。
咸阳师范学院教授雷依群认为,扬州隋炀帝陵的真假否定不了武功的隋炀帝陵。武功这个很可能是衣冠冢。
杨广是否生前在武功为他建寿陵?
雷依群认为,杨广生前在武功建寿陵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韩隆福认为隋炀帝陵在扬州是必然的。因为杨广生前喜爱扬州。江南也是隋炀帝发迹之处。
王维坤说,如果勘探发现武功这个墓为前后双室墓,这就很有意义啦。那虽然是一种追葬形式,但是以帝王性质埋那。
慕始皇丢江山
隋炀帝杨广为隋文帝杨坚次子,祖籍陕西华阴人。若说其无能不符实际,他坐皇帝前打过一些胜仗,公元604年坐上皇帝位后完善了科举制度,可是其不仅不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还羡慕秦始皇,无视百姓疾苦,随意役使,即位第二年就大兴土木建东都洛阳,并迁豫州居民和全国数万家富商大贾填充城池;同年还“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隔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其间百分之五六十的民夫死亡;接着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在繁重徭役下已经民不聊生,隋炀帝又在612年动用110余万兵力攻打高丽。人民忍无可忍,613年开始出现反叛群体,战乱逐年加剧,直到618年50岁的隋炀帝被自己的重臣宇文化及等人杀死。
可怜得像土桩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县武功镇韦北村罗家堡西。9月16日,记者从罗家堡南一条小土路向西走约300米,见路南刚收过玉米的耕地中有一圆柱状、高约3米土堆,四周陡峭,直径最长处约五六米,很像工地取土为电线杆或测量标志留下的土桩。若不是墓北保护碑有“隋炀帝陵”文字,无论如何也不会令人想到这是一处墓葬,更不会想到是帝王陵。封土上长满杂草和灌木。
保护碑为水泥制作,上面文字显示,此墓为1957年5月31日公布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为宝鸡市人民政府1983年10月所立。
“车轧马踏”
除了武功县武功镇罗家堡的杨广墓,传说我省还有一处墓葬是杨广墓,在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当地人俗称其塌陵。
渭城区周陵街道新庄村82岁岳西海、76岁岳西敬、60岁岳铁强等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传说,杨广是个暴君,欺妹夺嫂,杀父篡位,没做好事。他埋到这里以后,天神不愿意,下石头把陵砸塌了,而且让一条从咸阳通往三原的大路从陵上开过,结果车轧马踏,彻底把陵压扁了。
新庄村73岁岳振峰回忆,以前塌陵上青石块多,1970年左右,嫌石头影响种地,他作为生产队长,带领社员把石头埋到地下深处。
如今有专家认为塌陵为西南方三四百米处汉元帝渭陵的陪葬墓、汉元帝妃子傅昭仪陵。《汉书?外戚传?孝元傅昭仪》记载,傅昭仪陵为王莽所毁。当地文物部门已经接受专家观点,在塌陵周围立的保护桩上标注“傅昭仪陵”。记者看到,过去从塌陵上通过的大路已废弃,改在西边陵下。(来源:西安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