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馒头窑

(2009-08-26 10:46:12)
标签:

馒头窑

陶瓷

磁州窑

文化

分类: 邯郸人文

馒头窑

手绘馒头窑

馒头窑是陶瓷窑炉的一种,系半倒焰式间歇窑炉,亦名“圆窑”馒头窑建造时,地基需要非常地坚固且呈马蹄形,窑顶呈半球形,外形很像我国北方人民日常食用的馒头,故称馒头窑,在陶瓷生产工艺中,窑炉的烧成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始于战国,宋代以后烧煤,为最早以煤为炉料的陶瓷窑一般长约2.7米,宽约4.2米,高约5米以上。古代北方广泛使用馒头窑,北方著名的磁州窑、耀州窑、定窑、钧窑、临汝窑均采用这种窑炉焙烧瓷器,尤以河北的峰峰等地较多,是最有代表性的窑炉类型

由于陶瓷烧成过程中有许多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陶瓷行业就有了“三分成形,七分烧成”、“三分人作,七分天成”“或生在成形,死在烧成”等民谚,人们往往对馒头窑有一种敬畏感。馒头窑炉的内部全由耐火砖砌成,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细若盘蛇,粗如扭龙。彭城窑工为馒头窑赋予传奇般的生命力。彭城当地陶工将经营磁业生产叫做“闹窑”,可见窑炉在陶瓷生产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馒头窑不仅是高温烧成陶瓷的重要设备,其外观姿态优美,丰姿绰约,是窑场中凸现建筑物。馒头窑设窑门一个,供装开窑使用。烧成时则须将窑门封闭,留出火口供添加燃料。旁侧有深达5米的苕井,供掏煤渣及通风透火使用。后面有两个烟囱将烟排出。窑炉内部前有火膛供烧煤加热升温。用作摆放与烧成产品处叫牙台,牙台呈前高后低状。窑内后壁下部两端有两个巨大的吸焰孔。窑顶的透火孔称作天眼,窑顶底部周围有5-6个麻眼,用于烧成中调节焰气与观察火情。窑内均采用手工特制耐火砖砌筑。站在窑内观看,窑内牙台(亦称产品室)略呈方形,而窑顶浑然为圆球形,令人联想到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馒头窑的生产能量巨大,大碗窑一次可烧成6万件碗制品,大缸窑一次可烧成各类缸数百件。据史料记载,20世纪20年代,彭城曾经有多达230座碗窑,35座缸窑,由于彭城窑场具有巨大的烧造能力,故能发挥出薄利多销优势,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在彭城当地,童谣有“南边过来一个獾,尾巴拄着天,麦秸吃了两大垛,井水喝了一个干”的猜字谜语,即指“窑”的模样。人们亲切地将其比喻外形类如“獾”的模样,“尾巴”指烟筒冒烟,“吃麦秸”指烧窑,“井水干”指的是透火与掏渣的苕井。

馒头窑建筑表现出坚固耐用,便于维修与外观美的特点。其关键建筑为穴顶,盘柱,牙台等几个部位,是窑工高超技艺与智慧的结晶。

1)穴顶:窑顶砌筑时工匠通常不用脚手架,即可将几千块耐火砖组成的窑顶单砖砌好。摆砌、抹泥、加支垫,快者一天时间即可完成。窑顶要求结构紧凑,密封好,形状美。窑顶上还需留天眼,麻眼及耳砖,供窑工上下操作;

2)盘柱;建造炉珊亦称盘柱。炉栅呈双曲拱形状,采用耐火砖与黄泥砌筑,通常距地面高25-3米,炉栅以上是炉膛燃烧室,下面与苕井相连,用于透火掏灰和掏煤渣,由于属于窑内温度最高部位,必须经久耐用、不变形,技术要求很严;

3)牙台:即火膛台壁与产品室,亦为温度最高处。此处为放置产品的场所,均需严格按斜度,高度,及规整度砌筑。

馒头窑内部为高达1250度以上的高温,外部则犹如铜墙铁壁般的坚牢,当熊熊烈火燃烧由烟囱派出时,则有“小龙当空舞,卧龙坚如铁”的景象。

点火后,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再倒向窑底,流经坯体,烟气从后墙底部的吸火孔入后墙内的烟囱排出。由于馒头窑窑墙较厚,限制了瓷坯的快烧的速冷,相应地便减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度和白度;为减少坯体变形,又使坯体加厚,因而便形成了古代北方瓷器浑厚凝重的特色。

随着陶瓷科技与烧成工艺的进步,馒头窑早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其蕴涵着的陶瓷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目前,彭城仍然较好保留有30多座馒头窑,以及数十条古老的窑洞。它们历经了沧桑,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每逢看到它,令人有一种中国陶瓷文化的回归感。让人感受到其洋溢着的浓厚的民窑文化的历史氛围。

馒头窑

馒头窑结构示意图

馒头窑

磁州窑富田遗址馒头窑遗址群

馒头窑

磁州窑富田遗址明代连体馒头窑

馒头窑

磁州窑富田遗址清代馒头窑

馒头窑

磁州窑盐店遗址清代-民国馒头窑局部

馒头窑

磁州窑盐店遗址元代馒头窑内部

馒头窑

以馒头窑和古陶瓷作坊为主图的“磁州古窑”瓷盘

文字部分和馒头窑结构示意图来源于互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参赛作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