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挑逗!错的何止只是大学生

(2012-06-27 23:08:00)
标签:

杂谈

http://s1/middle/4e414d8dgc3759764cf60&690

文\鱼竹舟

    近日,一名网友发了一条微博称:他学校(云南一高校)有一群靠捡垃圾为生的小孩子,经常会在他们楼下叫“大哥哥!丢瓶瓶!”但他在教学楼看到,有些人竟然把瓶子挂在窗台边逗这些小孩,让他有点气愤不已。甚至当当孩子用手去拿的时候,学生就会把瓶子升上去。该图片一在微博上发布,就因为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并纷纷谴责那些挑逗捡垃圾的孩子的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


    我们先不要急于去批评事件中的大学生,当然,事件中的大学生的可恶是绝对无需置疑,但是联想下我们的社会,其实又有多少弱势群体就像被挑逗的孩子那样被另外的群体挑逗,唯一不同的是,成年的眼神并不天真,或许成人的背后就是这样,所以被大家觉得很正常。


    当我们想买房子的时候,房价总是会向上提一点点;当我们要去看病的时候,我们的病情越严重,医药费总是越贵,而且我们面对态度恶劣的医生,还要忍气吞声;在我们这个重人情的社会中,有时候我们要去办事就必须求人,面对对方的无理,我们依旧必须嬉皮笑脸;失足妇女(卖淫女)为了获得金钱不得不接受客人的“挑逗”;甚至一些女星为了博得演出机会,不得不陪睡。虽然,这一切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像照片上的孩子们,他们不去拿瓶子,就不会被挑逗,但是总是有一些原因,总是有一些漏洞,让人不得不去拿“瓶子”、跑“关系”、接受“挑逗”。


    人类是唯一喜欢伤害同类的动物,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其他国家也未能幸免,就像西方的幽默剧一样,其幽默的核心一般是表现在别人的痛苦上,而取得了让旁观者获得哈哈大笑的效果,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心理本质。但是我们倡导的是人心向善,对别人的挑逗行为,我们往往只能归咎于道德方面,而往往忽略了防范、抵制、监督等方面。当然如果说我们能够完全禁止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的“挑逗”行为,那么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减少“挑逗”成分,或许可行。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可以减少富人对穷人的“挑逗”;减少办事的人情因素减少能够给予人情方面的管理漏洞,可以减少一部分人甘愿去“自讨没趣”;其实让人活得更有尊重,减少象捡垃圾的孩子被挑逗的种种现象,办法始终是有的,但是我们做得还不尽人意,莫非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