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竹舟
去年,在广东省佛山市这座走在经济前沿的大城市,却发生了路人冷漠所导致的一场“小悦悦”的悲剧事件。折射出缺乏冷漠的一种风气,事后我们都加以反思,我们并不是因为痛恨那十三路人的冷漠,而是担心冷漠的蔓延使得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变得不再融洽。
其实我们的社会还有许多助人为乐的现象,然而助人为乐往往却被视为小事,甚至许多媒体都不乐意去报导好人好事,这也不能怪罪媒体,毕竟媒体服务于大众,大众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媒体就去捕捉什么样的新闻。然而存在一部分大众对于助人为乐的新闻并不敏感,也或许因为我们长期对于一些好人好事的过多歌颂,使得大众对于那些被仿佛扶上“神坛”的好人好事产生一定的反感与抗拒。而且对于好人好事的歌颂是多余的,更多情况下,好人好事需要的是肯定、尊重、帮助与保护,特别是在好人吃力不讨好的年代,让好人好事免去后顾之忧至关重要。
往往我们的对于好人好事的宣传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一个误差为歌颂普通劳动者,这样的歌颂显得有些多余,毕竟普天之下哪个不是劳动者,为其歌颂普通劳动者,不如多歌颂那些好人好事,另外一个误差是,我们一般宣传好人好事的时候,却变成了变相宣传好人好事背后的不幸下场,比如某人因为资助许多贫穷大学生而落得个家庭破裂的下场,比如某人因为见义勇为而被人捅了几刀,至今失去劳动力,而且还需要社会那杯水车薪般的援助,而这样的援助往往还要寄托于呼吁。如此宣传好人好事的时候,总不忘宣传好人好事背后的“下场”,只会把大众的好心肠给吓跑。我们应该多宣传一些好人好事的美好结局。
自从“小悦悦”事件之后,我们对于一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进行了一定的奖励,这不失为一个办法。要给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让大家都敢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甚至是让大家都争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使得“好人有好报”不再仅仅是一个信仰的寄托,而应该让其时真实存在的。一个让人敢于或者争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环境,才能给增加大众彼此间的关爱,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毕竟才能滋生幸福感。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冷漠并非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流,但是冷漠却足以蔓延。而抵制冷漠蔓延的办法就是人与人的关爱,当然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精神谈何容易。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实主义的来临,有时候却让我们忽略了人与人的关爱,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宣传。宣传在表面上看方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却能够起到时刻提醒大众应该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作用,而且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会给我们带来好处的,这种好处就是使得我们生活的社会氛围多了一分和谐。但是,我们这些年来关爱社会公益与精神文明的宣传远远不够,有些甚至只停留在一纸通知般的宣传模式。我们应该针对大家所熟悉的媒体进行宣传,比较电视广告上的公益宣传,可是我们如今在电视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商业广告,而不是公益广告。而且还需要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显眼位置,也需要进行关爱的宣传,让大众时刻得到提醒,并且让大众能够了解在关爱的意义所在,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