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竹舟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下简称北京电大)50余分校、工作站正在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昨日,记者暗访中国人民银行电化教育中心教学点(下简称人行教学点),发现数百名学生存在作弊情况,但监考老师熟视无睹。
近日因为这起“集体作弊”的事件又将成人、电大、网院等考试公正情况炒得沸沸扬扬,但是对于“集体作弊”绝对不会是新鲜事,多少教育部门与机构对于考试作弊有时候采取了“零容忍”态度,对考试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往才能够实现办学机构与考生的双赢。但是对于这样的“集体作弊”怎么会被炒得沸沸扬扬呢,因为毕竟这已经是被曝光出来了,所以也就图个新鲜了,但绝对不能代表之前没有此类事件的发生。而之前这类事件不被曝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类事件有其存在的理由,直到如今有记者不小心给戳穿了,所以只能暂时先沸沸扬扬议论段时间,不然如今就没什么话题了,等风声过了,学校与考生又可以解放了。
对于许多普通高等院校(也就是参加高考被录取的那种全日制办学模式)的期末考试还算比较严厉的,这是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含金量与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多少考生期末总要捏上一把汗,这些都是属于正规办学模式,针对在校学生,考试严厉绝对是必须的,因为不清楚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与技能,只能通过严厉考试,来达到他们好学的目的,让他们了解一种学习模式与过程。而往往办学考试比较不正规,都是成人、电大、网院这些函授办学模式。为了方便招生,只能以轻易通过考试来为诱惑,以达到能够顺利招生的目的。
其实成人、电大、网院文凭多数属于函授类型,也就是针对一些已经工作的人士开设的,许多人往往已经掌握了工作技巧或者开设专业并没有适合自己工作的专业,也就呈现出一种多学也无用的状态,总之就是所学知识对于其工作方面其实派不上太大的用场,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参加繁琐的考试呢。在中国的古代,一般成功的人士,总是追寻起自己的祖先,自报自己的祖宗,是一件多少光荣自豪的事情,就好比刘备,走到哪里都要说上一句:“中山靖王”之后。就连朱元璋很想图个祖上荣誉认朱熹为祖宗,但是偏偏无法扯上关系,只好做罢。古人看人要先看其祖宗,而如今这一切让我们觉得那是不可思议的东西,但那是一种风气与习惯,而如今的社会与人才市场上往往看重文凭学历,有时候你要提升待遇也需要一张文凭证书,这也是一种风气与习惯。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却太高估了学历文凭的重要性,往往我们所工作的内容是专业知识所学不到的,这就不知道是不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还是其他国家的教育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固然是好,要是学而无用,那是不是一种浪费时间与金钱的表现,但是许多人必须这样去浪费时间与金钱,因为这个社会习惯去接受文凭学历,在人才市场上面对口说无凭的能力与经验知识或者个人素质,拿得出可以证明自己的也就只有一张文凭证书。
对于那些已经在工作参加函授的人来说,拿张学历文凭仅仅是为了那“一会儿”时间证明自己而已,而到底那张文凭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多大影响,绝对是个问号。许多专业知识对于一个已经在工作的人来说,已经不见得有用,而工作的人如果缺乏哪一方面的知识,为了生存,他们会主动靠课外读物与跟有经验的人交往,以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也就是按照学历要求而必须学习许多课程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基本没有用,既然是没有用的东西,而社会却还需要这样的文凭证明,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尴尬的错,而我们一直还围绕着这样一种错误分辨人才观继续前行,每个人都很疲倦但却不得不遵循这样的规则,花钱然后考试,最后拿文凭。
对于繁忙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之余,若想抽出些时间来继续深造读书,并非能够有时间与精力尽心学习,而且读得最后仅仅是一张文凭,而对工作已经没有其他太多知识作用,那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面对错误的教育,却又不得不接受教育,改变不了大众辨别人才的习惯,唯独只能错上加错才可以走向正确,所以对于“集体作弊”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让大家交些钱就罢了,不要让无意义的函授文凭折腾大家了,省得大家都在为了一张实际意义不大的文凭浪费太多时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