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竹舟
(以下仅仅是我个人观点,甚至是本人的愚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读书的,依然要继续读书,好好读书,其实有时候知识与文凭也是很重要的。)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乱世文章不值钱”。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说,只有读书将来才会有出路,才能找份好工作,只要读书,而且把书读得好,将来要什么有什么,甚至是讨个好老婆。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就等着去路边捡垃圾或者做乞丐。讽刺的是,捡垃圾的人居然也有人捡到小康水平,甚至盖起了几栋房子,听说路边有些乞丐月收入不错,个个乞讨到发笑,当然这些也属于偏激说法,不过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然,小时候我读书的理想并没有想到要找份好工作那么长远,也没有想到将来“要什么就能有什么”那样贪婪,更没有说是为了讨个好老婆那样伟大。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拼命做习题仅仅是为了避免成绩落后被父母老师责骂与在同学之间丢人而已。
在以前常常听说:“高考如同挤独木桥”,幸运的是,我赶上高考扩招的第一班车进入了大学的大门,那时候因为畏惧这一条“独木桥”所以早早在初中的时候就提前报读中专或者提前出社会谋生的同学后来一度纷纷表示遗憾。
几年之后,虽然从我们这一届开始到往后的几届的师弟师妹都成为了大学扩招的幸运儿,我们在尝到大学扩招的甜头的同时,也尝到了大学扩招的苦头。当我们在享受扩招让我们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大学扩招并不意味着就业率的扩招,相反更加是增加了我们在就业面前的竞争压力,由于已经失去了物以稀为贵的特色,当参差不齐的高中生在蜂拥而入地冲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大学生的价值在面临着被贬值,大学生的能力已经倍受质疑。
当大家都成为社会的忙碌一族的时候,每个人都在靠着自己的汗水去生存的时候,与以前那些没有读过大学的中学同学相比,那些比我们提前几年步入社会的同学,他们在财富收入上其实还不是跟我们这些后来大学毕业的同学差不多数字,原来条条大道通罗马,只不过选择的道路与方式不一定而已,但是终点一样的。有些甚至还已经买车买房了提前步入稳定的小康,而已经比别人慢半拍步入社会的所谓大学生,许多依旧还在摸索至富之道,但是转眼很快就要到了三十岁了,所谓青春不等人,年轻就是一笔财富,结果当另外一群将他们的青春早早投放在社会生存上,而我们却把过多的时间投放在学习与书本上。有时候母亲还突然感叹:“如果当初你念的是中专的话,估计不不用等多几年,等来的却是一个就业难,当初应该让你去读中专而不是去读大学。”
回想大学时候所学到的知识,相同专业的同学如今所从事的工作又有多少从是与自己当初所学的专业一样的,当初在找工作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意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同的。那么如果如今那些所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当初所学的专业背道而驰的同学,是不是意味着几年大学白读了、白学了、学费白交了。或许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习是一门技巧,但是我们更多得是要学会如何去就业,如何去谋生,如何去赚钱,如何去生存。
有时候跟那些没读过大学的老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其中有些人已经凭借他们多年的辛勤汗水而实现买车买房了,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免觉得惭愧,原来我们仅仅是比别人多交了几年学费,然后把大好的就业与创业机会让给了别人而已。身为大学生还要背负着时刻被人泼上一句:“还是个大学生哦。”的陌名压力。
有时候对于“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对我们的教育或许是件好事,只有真正能够让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成为一种事实,才不会让大家盲目跟风去追求应试教育,这对我们一直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绝对有帮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