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语段最佳方法
(2011-04-22 10:57:00)
标签:
教育 |
压缩语段最佳方法
记叙性语段要看原语段写了什么事情,有几个情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情节对刻画人物紧要,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哪些是附带东西。
压缩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论点和论据。其次要特别注意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和必要的过渡句。
压缩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重点保留。其次,要适当注意原文段说明方法的使用。
(一) 注意点:
1、 正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确保扩展重点完成
2、 归纳相同的信息,删除重复信息,确保语言简洁
3、 恰当运用代词和过渡性语句,确保语言表达准确。
(二) 具体步骤
1、 反复审题,看清具体要求。
题干至少读两遍,看清各个点上的要求。
2、 辨明类型,确定压缩角度。
记叙:理清记叙要素及主要内容。
议论:推出论点和论据,理表逻辑关系。
说明:抓住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
3、 辨明主次,决定如何取舍。
浓缩后剩下的应该是精华与核心部分
4、 考虑连贯,表达力求恰切。
如有上下文,须考虑连贯,同时语言的表达也要恰当。做到既简明又连贯,绝对不能写出病句。
5、 回顾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如字数、标点、角度及其它要求。
五、强化训练
压缩语段常见题型
压缩语段,高考大纲将之表述为“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它主要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压缩语段”的题型自1999年首次出现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年都有考查,并已初步形成考查的题型模式。下面我们就来举例说明“语段压缩”题的常见题型和应答策略。
信息概括类
例1:(2010年江西卷)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解析:信息概括的方法有:1.分层提炼法,先将全文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即一个信息要点;2.自问自答法,对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高度浓缩和概括;3.抓重点法,即找出最核心的几个信息点,一般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干什么或怎么样,有的还加上修饰语。4.下定义法,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词语连接起来。这里适合运用第二种方法。
提取关键词类
例2:(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参考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解析: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阅读几个关键词,即可大致了解一段文字的基本内容。这类题型的解题步骤:1.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本题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3.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新闻压缩类
例3:(2009年山东卷)阅读并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参考答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解析:新闻类压缩包括:1.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把握语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2.拟写新闻标题。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不但要突出主题,而且还要醒目,引人注意。3.一般性消息材料的压缩。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表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本题属于第三种,材料共两段,表达两层意思,应分别概括,第一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第二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日韩三国出资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出答案。
续写总结类
例4:(2010年全国I卷)阅读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 ① ,低碳经济也涉及 ② 。
参考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解析:续写总结类要整体理解材料内容,特别注意上下文的暗示和衔接。①处应特别注意语境提示的“广泛”、“前沿”、“经济理念”,不好下严格的定义;②处特别注意语境提示的“也涉及”,暗示指向范围。
压缩语段题的解题要领
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
三)连缀法。在题目所给文段中,符合要求的信息有时分散在文段不同位置,如果我们将其筛选出来,并进行整合,就可得出答案。
(不超过50个字)(2004年高考江苏卷)
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压缩语段”技巧例谈
不管何种题型模式的压缩,不管需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压缩,归根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有人说:“压缩后的语句其实就是一个关键信息的集合体。”
一、浓缩概括类题目 要求提取全面、准确的“有效信息”。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搏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分析:此文段的内容理解有一定难度,即对“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一句不理解,很多同学遗漏了郭沫若的观点。另外因为没注意“魏晋封建论”的暗示而导致语言表述不够简洁。
解题时如能对应题目要求,找出涉及的所有代表人物: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尚钺。再依据“魏晋封建论”说法的提示概括出“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等学说名称就不会遗漏要点且语言也简洁了。然后再将人物与学说准确配对,则可完整答出该题。
答案为: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例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旨。(12字以内)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今年一月的读者调查显示,在2002年有50.8%的读者常读成功励志类的图书,有43%的读者常读人物传记类图书。这表明“成功进取的经验”是当前青年人的一个“强需求”。不过,“偏食”有害“健康”呀!
分析:如果不顾及最后一句,上文则可概括为:青年一代阅读取向为积极进取。但这样的概括未能全面把握有效信息,未能把作者的感情倾向概括出来。既不符合语段压缩的整体性原则,也不符合倾向性原则。本语段恰当的概括应为:青年一代“阅读”偏食。
一般说来,此类题目要求对“关键信息”即“有效信息”进行全面、准确提取。当然,“全面”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2001年全国高考27题,只要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信息概括全面即可,至于“发现古钱币”等是“无效信息”。
二、新闻压缩类要求挖掘具备新闻价值的“有效信息”。
新闻压缩类包括“拟一句话新闻”、“拟新闻标题”、“拟新闻导语”等形式,说到底,不管哪形式,落实到最后就是要找准新闻主体事件。可问题就是学生不知怎样把握新闻的主体事件。课堂上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多件事中,时间最近、社会影响最大事最有新闻价值,也就我们需要的有效信息!
在一次课堂练习中,不少学生竟以“谭盾在其音乐作品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后表示非常欢欣”、“谭盾音乐无国界梦想成真”等,诸如此类未抓住主体新闻事件的答案回答下题。
例3、为下面信息拟一句话新闻(18字内)
⑴华裔作曲家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更是他的一部成功佳作。⑵连续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⑶近日该作品又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及主题曲提名。⑷对此,谭盾表示:“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大家庭’中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欣不已。”
分析:文段可分为四个层次,但⑴⑵二层的内容只能算是“旧闻”,并非当前信息,不能构成新闻主体;⑷是借作者之口描述作者的感受,同样不是新闻主体内容;只有⑶才具有新闻价值,才是真正的新闻。
这一句话新闻可提炼为:近日,谭盾作品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下定义的基本形式是: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找准“种差”、“属概念”等“有效信息”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与2003年全国高考卷24题一样,下面例4己给出了压缩后的“基本框架”,即明确给出了“属概念”,只需找出“种差”即可。
例4、提取材料的要点,整合为一个单句,为“太阳能窗系统”下定义。
美国有很多投资基金。它们都要受到投资公司的监管,另外有一些基金,并没有注册为投资基金,通常被称为私人基金。由于没有受到相关法规的严格限制,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及投资方式的余地比较大,往往采用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以期获得较高的回报,这些基金被称为“对冲基金”。
分析:此题需先找准“属概念”和“种差”等有效信息。但不少同学认为“属概念”应为“投资基金”或“没有注册的投资基金”。这是因为将“没有注册为投资基金”,理解为“没有注册的投资基金”而致误,“属概念”应为:私人基金。
本题答案应为:对冲基金是没有注册为投资基金,未受到相关法规的严格限制,采用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以期获得较高的回报的私人基金。
当然“有效信息”或曰“关键信息”都是动态的概念,我们应依据题目要求来判断选取,而不可机械处理。
再拿例3来作文章,如果将题目要求改为: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的话,那有效信息就不止第⑷句了,⑴⑵⑶句中的要点应力求全面准确概括到答案里来。
答案应为: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在连续三次获得殊荣后,近日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对此谭盾感到欢欣不已。
由上可见,寻找最佳切入点,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语段压缩题的巧妙途径,当然随着高考形式的不断变革和考试题型的不断创新,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但只要牢记“压缩后的语句其实是一个关键信息的集合体”这句话,善于提取“有效信息”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