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动机与行为理论

(2007-12-11 23:03:42)
标签:

知识/探索

需要、动机

行为理论

分类: 心理商诚
 需要产生动机
  一个人渴了想喝水,就会产生寻找饮料的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直到找到饮料为止。根据心理学原理,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渴了,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水,想喝水是需要,需要产生找水的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找水行为,并维护该行为,将行为导向直至找到饮料这一目标的过程。
  当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叫需要,缺乏某种东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因素如:食物、饮料、药品等。渴了,说明人的生理上缺乏水,进而产生了喝水的需要。还有一种是缺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心理及精神因素,如成就感、荣誉感、受人尊重、音乐享受等。当一个人缺乏这些东西时,就会感到身心不安,紧张或不舒服从而产生某种需要。需要就会产生能够满足需要的动机,进而产生某种行为。
  外部刺激也会引起动机的产生
  有时外部条件即外部刺激也会引起动机的产生,例如:一个人上街路过卖烤红薯的烤炉,香味扑鼻而来,在这种香味的刺激下,引起吃烤薯的欲望(也就是动机),为此,就买了个烤薯吃了起来。此时身体内部并不特别需要烤薯,而是在香味的外界刺激下所产生买烤薯的动机。
  可以得出的结论:
  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内在需要是一个人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需要是一个人产生欲望和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它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它导致行为的产生。
  行为的基本模式:引发产生导向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当目标达成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不断地周而复始,使人类不断地在生存中发展。
  需要
  概念: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行为科学家把促成行为的欲望称为需要。
  需要三个基本内涵:
  ●生活体缺乏时,叫缺乏状态(饥、渴、不识字,即缺食、缺水、缺文化)。
  ●生活体自己去平衡这种缺乏状态(要吃、要喝、要学习),这种平衡是生活体内部的自动平衡。
  ●生活体去择取缺乏物(吃饭、喝水、识字)。
  缺乏状态是需要产生的原因
  由于缺乏状态的出现,才有对缺乏状态的平衡,进而对缺乏物的择取。但是,需要不是平衡过程本身和择取过程本身,而是这个平衡的倾向和择取倾向,需要是作为“倾向出现的”。所谓需要是生活体处于缺乏状态而出现的体内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需要产生的原因示意图:
  主体缺乏状态自动平衡倾向择取倾向
  需要是由缺乏状态引起的主体平衡倾向
  缺乏状态是需要产生的前提,从缺乏状态到需要,中间有一个转换环节就是自动平衡。主体内部这个自动平衡过程就是对缺乏的解除,使缺乏得到满足。因此,这个自动平衡是需要形成的内部机制。没有这个自动平衡,“缺乏”照旧是“缺乏”,不学文化,照旧不识字。需要是“缺乏”未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表现为自动平衡倾向。
  需要是伴随主体自动平衡倾向出现的择取倾向
  生活体对缺乏状态的平衡,必须有对缺乏对象(需要对象)的选择和获取,才能实现平衡,自动平衡倾向必须有择取倾向伴随而出,才能使“缺乏”“平衡”这些体内状态转化为需要,择取的东西代表主体的需要内容,如水、食物等。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
  包括呼吸、饮食、性、居住、穿用、保健、安全等
  ●社会需要
  包括归属、交际、沟通、学习、自我补充和自我扩大、自理和自立、自尊和他尊、自我实现、利他、奉献等。
  这两种需要是人们社会生活上的缺乏状态引起主体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A·H·Maslow 19081970)是50年代中期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要创始人,马斯洛动机理论的核心是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动机是由五种需要构成的,是以层式的形式出现的,按照他们的重要程度和发生顺序,由低级的需要开始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要,是呈阶梯状。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才能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当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降低而已。
  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食品、水、衣服、住、睡和性的生活等
  安全需要:避免监督、希望公正待遇、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
  爱的需要:情感、交往、归属要求等
  尊重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价
  ●反映了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人都会产生各种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欲望,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般趋势。
  ●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动力。缺乏状态构成了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指向一定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目标。从而得出结论: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人的积极性最根本的原动力。
  ●分析了需要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发展趋势。人有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还有一个由生理需要向心理需要、由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这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对我们的启示
  ●研究人的行为首先研究人的需要。
  ●当你和别人交流时你了解别人的需要吗?认识“知己知彼”在沟通中意义。
  ●要明白:未满足的需要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原动力。
  ●人不仅仅有生理和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人人需要受人尊重,需要别人的爱,需要受人赏识,自己的才能需要得到认可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