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的吉林玉猪龙
http://s16/mw690/4e3f16cbtd8cfcc22e5cf&690
吉林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
在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几枚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玉猪龙。这里所选择的是,出产于吉林省的红山文化玉器,是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所出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玉猪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玉神器,同属于新石器晚期的艺术作品。
http://s4/mw690/4e3f16cbtd8cfccb8f5e3&690
http://s4/mw690/4e3f16cbtd8cfcd39da13&690
这三枚玉猪龙的共同特点是:首先是玉猪龙的耳部很小,小到几乎写意而已。当然,相对而言,其面部也是小巧的,眼睛略显夸张,与嘴巴相邻,构成视觉中心。其次是背穿开孔较大,大到与常规的玉猪龙背孔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大出一倍,且两边较大而中间较小的“牛鼻穿”也是非典型的构成。按照一般的理解,像红山文化的“牛鼻穿”是呈现较为夸张的“喇叭口”状,最大的构成比例可以达到3:1的比例,也就是说边缘直径倘若是3的话,那么,里径的尺寸可能是1。当然,这是比喻而言,绝非定律。
在从材质来看,中间的这枚玉猪龙是岫玉透闪石,也是较为通透的玉材之一。利用岫玉透闪石制作玉神器,似乎是牛河梁的特色,当然,牛河梁地处辽宁省境内,辽宁省又是岫玉的主产地,这在玉材上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此外,这枚玉猪龙的中间孔洞也与众不同,它是上下垂直打钻而成。而其它作品的孔洞,往往是像“牛鼻穿”那样,呈现略微倾斜的差,不过所谓的差只是比较而言,但很少有像这枚作品这样上下两侧垂直打钻的。
另外这枚的玉猪龙,其材质是地产玉,是一种大理石化特征突出的半石半玉的矿物。当然,这样的材质也有其专用名称,譬如:珉,还有很多类似的称谓,只是使用频率较低不被人们所知罢了。这种材质的肌理间可见岩屑混生,是蚀变不彻底所致,这也是“高古玉”常见的现象。因为,古人采玉,往往是利用地表矿脉露头而捡拾;如今的玉料来源大多数矿山洞采,而地表玉璞之类的弃之不用,除非仿制“高古玉”,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的玉猪龙其形制更接近于“玉璧”,也像“玉玦”那样有一处象征性的开口,整体形制趋向方中磨圆,而左上角却预留方角而雕刻成龙头部分,并在此形成以龙耳为主要轮廓的视觉中心,在突出面部的眼睛、上唇。至于玉猪龙开口的制式,纵观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彻底切开的。如中间透闪石这枚。还有一种是半开的,如大理石岩的这枚。这样的区分,按照颜祥富先生的说法是雌雄之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