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宣传口号是:湿地守护水资源。
我是今年第一次参加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有关湿地保护的宣传活动,早上9点,志愿者来到了西安路,首先我们志愿者先了解了一下有关湿地对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然后沿西安路,向过往的市民发放宣传P2.5预防相关知识的传单,并同时发放防尘口罩。
这几天的雾霾天气让市民们感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我们环保志愿者也深深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结合这次的宣传活动,我也了解了一下有关“世界湿地日”的情况,对湿地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看到大连湿地的状况也深深感到不安。。。

湿地相关知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湿地是人类的“资源宝库”,具有提供丰富物产功能,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湿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孕育并传承着人类文明,湿地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和弘扬生态文化的向往之地,湿地保留并传承着物质与非物质的湿地文化,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
曾几何时,人类开始对湿地盲目的开垦和改造,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油气开发等引起的漏油、溢油事故,以及农药、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等,湿地污染迅速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致使一些物种趋于濒危;森林遭到乱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河流泥沙淤积日益严重;肆意截流水源,不注重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威胁着湿地存在……,凡此种种,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湿地在呻吟!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人类已幡然醒悟,保护湿地刻不容缓!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加强湿地保护,为此建立世界范围内关于湿地保护的共同行动纲领《湿地公约》,一场规模宏大的湿地保护大幕因此而拉开!
湿地的概念,不同国家的定义有所差别。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由于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湿地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1971年2月2日,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1996年10月,公约第19次常务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目前公约缔约方已达164个,共有2083个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总面积近1.98亿公顷。
我国于1992年加入《拉姆萨尔公约》。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长期遭受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而我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被保存在各类湿地中。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全国湿地保护面积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41处国际重要湿地、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400多处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