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肃南游记(11)--七彩丘陵

标签:
张掖裕固族七彩丘陵旅游 |
分类: 旅游见闻 |
张掖南台子、红山湾、敖河一带的呈环状分布的彩色丘陵,物质建造为白垩系中下统中沟组(K2)的一套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及页岩互层,厚度约1700米,指示当时沉积环境中有氧化与还原复杂过程,多种致色离子(如Ti、V、Cr、Mn、Fe、Co、Ni、Cu等)便随着沉积层律和成岩过程中复杂的理化作用,各自组合配色有韵律地呈现出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多条色谱。其中尤以Fe(Fe2+、Fe3+致色明显不同,还原环境下往往前者配色呈黄绿色、浅色,而氧化环境下多为后者,呈现红褐、紫红色)离子致色最为丰富多变,呈现出黑、棕、蓝、紫、红、黄等多种颜色。
此外,除了沉积环境原因,后期地貌演化过程中受雨雪淋溶、寒冻风化、日晒风蚀、生物作用等多种物理、化学作用后,致使丘陵表层颜色更加丰富。加之随祁连山北麓地壳差异抬升所致,岩层从缓倾斜到陡倾斜全部有规律地渐次展开,色彩条带顺岩层线一直延伸起伏,正乃一幅立体的自然壮锦。
目前对于彩色丘陵的呈色机理研究,至今仍没有权威和精确解释,还需要进一步做大量的实地剖面分析、样品鉴别和一定深度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物理研究,只有得出定量精准的研究结果,才会让目前已有的定性陈述有立足之地。
祁连山七彩丘陵是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合成,有明显的干早、半干旱的气候的印迹加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出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