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解读一位“活在当下”的普通中国女人

(2008-05-31 23:08:47)
标签:

休闲

杂谈

人生感悟

分类: 心灵驿站

    很久没有上网了,下周就彻底“解放了”,因为陪孩子高考,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房子里,无法上网。今天回家来,看看好友们的文章,我还是很喜欢“京沪旅人”先生的“活在当下”系列文章,所以我也会把他的这类文章载过来,目的是让自己经常看看,经常给自己提个醒。

 

-------------------------------------------------------------------------------------------

    活在当下,在理论上探讨是容易的,但要真正做到是很难得事情,尤其是在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中。然而,处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有一些人正在这样做,而且做的很好。学者于丹就是其中一位。于丹到国外讲学,她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活在当下”的一个普通中国女人!于丹到底是如何“活在当下”的呢?这须从一句话谈起。她说:我很小我就喜欢《菜根潭》的一句话,“风来疏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潭》这句话是她的座右铭,也是我们了解她“活在当下”的一把钥匙。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事来心始现”----很少谈未来于丹说:“我很少谈未来,因为所有未来都是可以憧憬、描绘得很好的,所有过去都是可以缅怀的,但一说到当下,人们常常是充满迷惑、遗憾,转瞬即逝,所以我只有当下,永远活在当下,当下我尽心。我的人生‘有方向、没目标’,比如往北是我的大方向,但我不会说正北的哪个点就是我的目标。我习惯对任何事都不做预期,人患得就会患失,一做预期就会放不开。疏竹和寒潭,对于风来和雁渡这样突然干扰,事先并没有预期,来了才“心始现”。这“心始现”的“始”字很重要,一般的人因为有预期,风还没来,心就早早“现”了。这样疏竹和寒潭平时不安心,老是预期何时风、雁或其他什么东西要来打扰,到时应如何对付?然而变数很多,谁知干扰何时,以何种方式来呢?于是预期一多,就难以“活在当下”了。于丹的观点是:来了,心始现也来得及,对付一下,过去了。她不给自己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对任何事都不做预期,就可以避免患得患失,放不开,避免做一件事情预期太多,而顾虑重重。的确,未来充满着变数,如果预期太多,必然给自己设下了不少条条框框。当然说实话,我不相信她做任何事情都不做预期。我想她只能是尽量少做预期,对这件事得失权衡尽量少些。

 

二,“事去而心随空”----拿得起,放得下,心不留牵拌她说事去而心随空,事放在这了,你就用你的心投入去做,做过就完。“事去而心随空”,心也随着过去的事情放空了,不留痕迹,不受干扰,拿得起,放得下。所以,“心随空”中的“空”字也很重要,就是要及时“放空”。总之,风来风去,雁来雁去,一旦它们走了,就不应老在波动之中,而是应该及时平静下来。风也好,雁也好,不管它们来临时给你带来的是祸还是福?给你带来多大的波澜,现在它们早就离开疏竹和寒潭了,你老是想着它们,不能及时平静下来,只能是自寻烦恼罢了。在现实生活中,她常受到这种“风”或“雁”的干扰。不管“风”或“雁”来的是吹捧或是攻击,她都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主持人问于丹,上百家讲坛之时,是否想过日后会如此之火?她当即说:“事去而心随空”。表明她对待名利的态度——淡泊,可持之可放之。俗话说,树大招风,于丹成名后,她也不断受到攻击。如不断有人制造风波对于丹质疑,最近的话题甚至说于丹的成名是由于其父于廉曾担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因而中华书局刻意打造于丹。  对于这一点,于丹显然不屑回应,只淡淡的说了句:“我父亲已经去世7年了,而且他去世前,也离休20几年……”她认为,她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事实会说话,不需要去做回应。于丹并以论语的“讷于言而敏于行”表明心态。近日,在遭到十博士指出“《论语》心得”十余处“谬误”之后,她只淡淡一句便顶了回去:“我从来没对《论语》进行过解读,这只是‘心得’。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上网说话,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我就懂得尊重她的选择了,我怎么能不尊重别人,去骂人呢?”她自信地说:“如果说能挑得出我的硬伤,那我很感谢,但可惜真的不多。”总之,事情过后,她即把心放空了,力求达到“不留声”、“不留影”的境界。我也觉得,完全做到“不留声”、“不留影”,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应该尽量“少留声”、“少留影”。于丹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即禅境也!这实际上就是佛家说的心平如明镜,心如止水,涵纳万事,包汇罗总的禅心和禅境。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即使波澜起伏,也该以完全自然的心态来顺应;这就是禅心,禅心一似清湛的池水,映现着宇宙万相的影子,万千内容包含其中,仍可以保持澄明平静。事情过去了,不管多么惊心动魄,也该彻底放下,让心境便恢复到原本的空明与自然状态。这样的心态才是禅境,如镜照物,物来则现,物去不留痕。

 

三,心态放松愉快正因为于丹善于“放空”自己,能拿得放得下,她生活中比较从容、洒脱。她从不提倡废寝忘食,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你都食不甘味、寝不安眠了,生活最低标准都打破了,还谈热爱生活?我一点都不相信。” 记者问她:“听说你不仅工作时精力旺盛,平时还很爱玩?”   于丹答道:“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每天很高兴啊?后来我想想,一个人首先身体特别健康,心态才能相对健康,林黛玉为什么很矫情啊,那都是病缠的。健康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但在今天特别奢侈。我常跟学生讲,我从来不提倡废寝忘食,那是白天逮萤火虫装在瓶子里晚上念书的傻瓜,食不甘味、寝不安眠,生活最低标准都打破了,何谈热爱生活?” 据说,在北师大的校园里,于丹出名的不仅仅是她独特的教学能力和她出口成章的口才,有时候她的授课地点听起来就让人称奇:咖啡厅里、酒吧里,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把课上。于丹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另类”的女人,生孩子晚,女儿还不满3岁。读北师大研究生期间大家称她为“玩委会主任”。她32岁当系主任,也不懂端架子或者装深沉,还带着学生爬树,被派出所的民警发现大加呵斥,问:“你们没老师管吗?找你们老师去!”她躲在浓荫高处不吭气,民警不依不饶,一名男生从树上跳下挺身而出,“我是老师!你处罚吧……” 记者又问:“你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   于丹答道:“我的朋友太多了,三教九流。比如我到外地讲课,下课后常跟特别文人气、满腹经纶的一帮人,把酒临风,诗词歌赋,聊得酣畅淋漓,我觉得跟他们特别契合,从晚上六点聊到八点,这拨人散了,然后去见一拨特别女人气的朋友,我的女朋友都是特别精致漂亮、懂生活的人,我们去SPA、泡吧、逛街,聊到十一二点钟散去。然后我再去见一批特别‘愤青’的朋友,都是二三十岁玩艺术玩得特别酷的朋友,我们会去一个蓝调酒吧,或者开车到湖边,拎着啤酒,聊到半夜两三点。这么三拨朋友,如果让他们在一起,可能会互相瞧不上,但他们每个圈子都认为我就该是他们这一拨的。(笑)”   她说:我的生命崇尚多元化,我书中有一句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长度的时候,就去决定生命的宽度”。一个崇尚多元化的人就不会对什么事特别较真,也不会对什么事情反应特别激烈,我不会用这一种去否定那一种,在我的眼中没有绝对真理,只有一种融通之后自己的价值判断。

  因此,我们看到的于丹是在尽量拓展自己生活的宽度,使她自己“活着的当下”有更多元,更丰富多彩的内容。愿她如此生活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