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失去的文明(三十三)——古商道之京杭大运河

(2010-11-29 20:56:15)
标签:

文化

                    寻找失去的文明(三十三)——古商道之京杭大运河

              http://s15/middle/4e3da9cag9630b06f7dee&690

    京杭大运河又称南北大运河,古时围绕着运河运输的管理事物称为“漕运”。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初凿于春秋初期,雏形于秦汉,贯通于隋末,成熟与唐宋,盛于明清,衰败于近代。连绵两千余年,是中国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和生命线。

    如果我们在黄河入海口和长江入海口各找一个点,那么这两个点的高差基本是一样的,海平面决定了它们的高度。若在两点之间开挖壕沟,将两地的水系连在一起,岂不就是成了水上大通道?何况在东方沿海地区大都是长江和黄河带来的广阔的冲击平原,中间还有淮河和钱塘江等水系的缓冲地带,没有大山的阻隔,是连接水路最好的地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这一地理特征,以智慧和毅力逐步分段将其开挖贯通。

    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对大江山河的俯瞰能力和行动力。

 

    早在商周时期,北方诸国为了互通有无,发展生产,就已经初步沟通了淮河和黄河水系,形成了京杭运河的北方段,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持续开凿,再将钱塘江和长江水系贯通,尽管当时的运河还不具备漕运的规模,民间的小船来往倒是非常便利。

    最终将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并且运用于国家经济运输的是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名声极坏的君主,他暴戾,凶残,乱伦,昏庸无度。但是,在他执政期间,为了加强南北联合,保障经济供给,横征暴敛,强行开凿南北运河。在不到短短的十年时间,竟然将连通涿州(北京)和杭州水系的大运河全线开通,使中国这个有着南北巨大差异的大国有了维系经济平衡的生命通道。

    尽管杨广由于残暴过度,早早结速了隋朝的命运,他也没能够等到这条大运河全线开通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那一天,他就匆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但是,从客观上讲,杨广开凿南北大运河则润泽天下,功在千秋。

 

    大中国由于南北地理的不同和气候的差异,使得经济状况有着极大的区别,南方气候温和,河湖港汊遍布,可谓天下粮仓是也。而北方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出产有限。再说茶叶、丝绸、瓷器和能工巧匠均出自江南,那么拥有江南丰厚的物资资源,就是历代王朝梦寐以求的大事。特别是以北京为都成的历代王朝,更是将南北大运河视为生命线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漕运,这个专门的管理体系边诞生和延续起来。漕运就是由政府全面管理运河的一切往来事物,使运河成了官家专门的运输通道。千百年来,各朝政府在运河沿岸设立了林林总总的管理机构,大至漕运总督,小至漕运“漕事”,漕事均是由沿河各县的县令兼职。

    每年的秋收以后,新粮入京,更是举国关注之大事,每到此时,皇上还将派出钦差沿河巡视,确保漕运的顺畅和平安。

    当然,除去秋收漕运的特别时期,运河平时官方还是分段面向沿河百姓开放的,尽管官方有各种税收和卡要,但究竟还是大大方便了沿河百姓。

    皇上若是在京城呆腻了,想南下散散心,均是顺着运河浩浩荡荡沿河乘船南下,沿河百姓若能为龙船拉纤划桨,也算是莫大的荣幸了。当年乾隆七下江南就是乘风破浪,一路踏浪由运河上而行的。

 

    楼台千家金爵醉,灯影浆声脂粉香。南京的秦淮河,飘荡了千百年的嫣红粉脂,袅袅吴语,从这里乘船就可以驶入运河进而直达京津。正是这纵横密布水系的润泽和渲染,使烟雨江南充满了灵动和雅致,从秦淮河到太湖乃至长江,浸泡了太多的历史掌故和人间悲酸,也孕育了多少文人骚客,锦绣文章,风流诗篇,使江南大地风华绝伦。

    周庄,一个被江南烟雨养育的古镇,正是被四周的湖港河湾呵护着才有了阿罗多姿的魅力,承袭了千古风流。苏州、乌镇、常州、绍兴等等古城无不是受运河的恩泽而养育得端庄和风韵无比。

 

    随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现,运河逐步淡出了历史的视野,进入了衰败时期。但是在水系发达的苏杭一带,运河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愈发显示着她不败的功效魅力。

 http://s12/middle/4e3da9cag9630b40614cb&690

  古代专管漕运的机构:漕运总督府。

http://s7/middle/4e3da9cag9630b6512926&690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http://s1/middle/4e3da9cag9630bd433230&690
                        明代描绘的漕运盛况


http://s8/middle/4e3da9cag9630bf51c2a7&690
                        京杭运河古渡口


http://s11/middle/4e3da9cag9630c097b56a&690
             古老的运河今天仍在发挥着积极地航运作用

http://s11/middle/4e3da9cag9630c2b80dea&690
                                运河新姿


http://s13/middle/4e3da9cag9630cf6e099c&690
                 立于杭州运河边上的石牌坊,记载着千古功德。


http://s4/middle/4e3da9cag9630d200df63&690
                              运河上的古桥风光仍然


http://s3/middle/4e3da9cag756b487720f2&690
  安置在运河中桥墩前的石刻护河神,龙的九子之一“狻猊”,相传是专司河道安全的护卫。


http://s5/middle/4e3da9cag9630d741aa84&690
                                 悠悠碧波千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