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去的文明(三十一)——古商道之茶马古道
http://s7/middle/4e3da9cah94fe1ea71d86&690
与蜀身毒道相似的茶马古道,是另外一条古商道,它们如同孪生兄弟一样,穿越于连绵不绝的中华大西南的群山峻岭之中。
茶马古道起于后汉,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由云南的普洱、昆明,经大理,丽江,翻越茫茫的哈巴雪山和梅里雪山山脉进入西藏,最终连接尼泊尔直至印度。由于这条古商道大多运输西藏和南亚需要的茶叶为主,又是以骡马为驮运工具,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茶马古道”。当然,从这里来往的不仅仅是茶叶和骡马,更多是盐巴,布匹,香料,金银器,刀具,皮货和药材等两地所需的物质。输出的还有儒家文化和中华典籍,当然也有南亚的宗教和殖民文化。当年就有很多滞留在印度经营中国货物的大理和丽江生意人,甚至代代相传直至民国时期。
早几年来丽江旅游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城内,很有那么一批老头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是纯伦敦口音,和老外交流竟没有一点障碍。倒是我们这些中青年人或是官员在老外面前很难开口,这是一个断层现象,一个由历史造成的可怕的文化断层。
民国初期秉着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理念,一般的知识分子均由很好地英语基础。丽江由于接近拉萨,而由拉萨进入尼泊尔就会融入到了南亚英属殖民区域,英语自然就成为了流行用语,难怪有很多离开丽江、大理等地在尼泊尔、印度经营中国货物的商人,几年下来就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再说上个世纪初有很多外国教会来华传教,创办了教会学校,许多中国孩子在那里学会了英语,丽江古城的英语现象就是由这两种外来势力所导致的。
在所有古商道中,最难走的就是茶马古道,它要翻越哈巴雪山和梅里雪山两座海拔五六千多公尺雪山的垭口,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别说是人,就是骡马翻越此地也接近极限。但是千百年来,往返于茶马古道的赶马汉子们以天地豪情之气,用脚板从容地丈量着喜马拉雅山脉,沟通者藏汉两地的商业往来和文化血脉。
丽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凡是由普洱、文山、腾冲、大理驮来的货物均在此卸下,在这里交易后,再由丽江的马队做商路接力赛运往拉萨。这是茶马古道上不成文的规矩,古商道上每一站有每一站的经营者和驮运队,不得越位代劳,也就是一条生命线各吃各一段,这也是古代江湖的规矩。
茶马古道由丽江起,开始了艰难而精彩的段落,也是盈利较为丰盈的一段。为了获得这一段的驮运权,许多白族纷纷从大理等地赶来丽江定居,使之成为丽江的一份子,自然就可以直接经营茶马古道全程了,所以,时至今天,丽江古城内仍然居住着一定比例的白族人,他们都是在不同时期定居丽江的赶山人的后裔。穿过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向东有一条小巷,叫现文巷,当地人叫“见罗过”,既大理街的意思。在这条街做生意的都是大理来的白族,他们和其他丽江人一样承接由此转往西藏的货物。
由丽江至拉萨往返一次,顺利的话要半年左右,如果遇到风雪和盗贼,那就会耽搁更长的时间,甚至搭上生命。一般赶马人都是货老板雇来的赶山人,只给点工钱和相应的报酬,每个马队均由十几匹,或是几十匹骡马,最小的也有十来匹,太小的马队只好和别的马队搭伴而行,既安全又热闹。负责马队的人叫马锅头,是由货主挑选出来的身体强壮,富有经验的赶马人。马锅头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一点点股份,也就是每一趟往返均可以获得除工钱以外的红利,虽然不多,但对于白手起家的汉子来说也算是一种机会和挑战。据老人讲,往往安全往返两次丽江拉萨(既两年左右),可获得一头骡马或是相应的报酬,许多马锅头就利用这种报酬,慢慢积累自己的马队,等到十几年下来,也就可以积攒到五倒六匹左右骡马的马队,再通过借用,租用的方式,增加骡马数量,就这样,可以在茫茫的雪域高原开始经营自己的商队了。
自从开通了川藏、滇藏和青藏公路以后,茶马古道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人们旅游观光的线路。特别是青藏铁路修通以后,天路当空,更是拉近了极地与内地的距离。
当我们身居飞机上或是高速飞驰的列车上,遥看茫茫雪域高原,无不为我们前人的勇气与智慧所折服。
茶马古道,人类不畏艰险的跨地域沟通的奇迹。
http://s5/middle/4e3da9cah94fe23d24e64&690
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
http://s1/middle/4e3da9cah94fe274055b0&690
古道凄凉
http://s2/middle/4e3da9cah94fe2963d861&690
茫茫雪域隔不断人类的来往
http://s3/middle/4e3da9cah94fe2ba2e7d2&690
http://s10/middle/4e3da9cah94fe2d3312a9&690
沿途遗迹
http://s2/middle/4e3da9cah94fe2fdedbe1&690
古城丽江,每一块街石都见证了骡马成队的繁荣时期。
http://s14/middle/4e3da9cah94fe30d0455d&690
http://s16/middle/4e3da9cah94fe3269921f&690
http://s14/middle/4e3da9cah94fe337bdcad&690
为了缅怀先祖,或是开辟旅游热线,总会有不畏
艰险的汉子踩着前人的足迹跋涉在古老崎岖的山道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