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情分析的思考
(2012-12-13 11:24:11)
标签:
学期分析杂谈 |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1.认识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提高效率。
2.通过教师的交流,促进相互学习,促进教师反思。
二.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1.取得成绩的原因及分析,有效的做法一定要坚持。
成绩的取得一定来自于学生基础、努力;还靠教师的付出;教师关系和谐、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课堂效率的高效;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课后辅导是跟得紧;尖子生措施;如何对全体抓基础;
考试方向的准确把握;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思考改进的措施。
共性问题有哪些?分析原因。
个性问题有哪些?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首先从学生的基础、现状等方面;教师方面,平时上课的目标是否准确,是因为过难、还是抓不住重点;课后辅导是否及时,习题能否选择性地留,留了能否及时处理;作业批改是否及时,发现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批改是掌握学情的重要途径;应该善于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效率意识。
3.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共性的问题如何解决?把握准确的考试方向,树立全程备考观,把考点和考题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不作考试要求,可以删减。
平时教学重基础,以基础的夯实促进能力的提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承认学生的差异,可以在考试后找学生谈谈话,鼓励为主;
盯人要具体,分析学生个性问题是什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个措施也许要坚持一个阶段。
备课要有深度,重视对学科知识结构、本质的挖掘,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关注学习的过程;
师生建立错题集;期末可以错题重新组卷再考;
重视试卷讲评课的研究与实践;试卷讲评后应该有错题跟踪卷;
一个班级或一个年部的教师要精诚团结,善于协作,集思广益;讲奉献,更要讲效率,以良好的心态与人合作,共同提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