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一模试卷分析
(2011-12-31 11:15:10)
标签:
中考备考试卷分析杂谈 |
一.全区成绩统计
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人 数 |
及格率 (%) |
优秀人 数 |
优秀率 (%) |
极差人 数 |
极差率 (%) |
1947 |
86.23 |
1474 |
785.71 |
687 |
35.29 |
178 |
9.14 |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抽样成绩统计
抽取5考场30份成绩统计
学生人数 |
总分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及差率(%) |
|
|||||||||||
30 |
2520 |
84 |
66.67 |
20 |
13.12 |
|
|||||||||||
2.逐题分析 |
|
||||||||||||||||
题 号 |
本 题 满 分 |
满分 |
及格 |
0分 |
本 题 平 均 分 |
本 题 得 分 率 (%) |
本 题最 高 分 |
本 题 最 低 分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一 |
26 |
0 |
0 |
16 |
87 |
0 |
0 |
18.8 |
81.7 |
26 |
12 |
||||||
二 |
22 |
0 |
0 |
18 |
73 |
0 |
0 |
15.2 |
67.6 |
22 |
12 |
||||||
三 |
9 |
17 |
57 |
21 |
70 |
0 |
0 |
4.9 |
65.0 |
9 |
2 |
||||||
四 |
4 |
3 |
10 |
27 |
90 |
0 |
0 |
2.2 |
80.0 |
3 |
1 |
||||||
五 |
23 |
3 |
10 |
20 |
67 |
0 |
0 |
12.7 |
58.1 |
18 |
6 |
||||||
六 |
36 |
0 |
0 |
16 |
53 |
0 |
0 |
18.9 |
67.7 |
34 |
4 |
||||||
(一)填空题,本题涉及能量的转化、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水的比热容、内能改变、杠杆、压强、密度质量、摩擦、浮力、压强等11个知识点。
比较集中的丢分题是6、7、9题。6题由于图像中质量、体积坐标轴的变换,把图像和密度及浮力有机的综合在一起;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对图像信息的处理时没看清坐标表示的含义;一些学生审题不仔细或习惯性思维都会造成错误;7题挂衣钩的“重力和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3分。题目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多变,不易辨析。具有一定的梯度,特别是多项选择更是学生拉分的题型。本题涉及单位估测(重力、质量、长度、功)、自行车的知识(车把、车闸、链条、齿轮盘)、流体压强与流速(雨伞)、判断做功、液体压强大小比较(试管)、改变摩擦力、分子热运动现象、力和运动说法、浮力密度共10个知识点;
其中11、14、18是学生丢分较多的。11题是一道关于自行车体现简单机械的应用题,有的选了A选项“车把相当于等臂杠杆;14题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判断而错选D,这道题学生错误主要是解题方法的问题。18题学生灵活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是学生的难点。
(三)作图题,每题3分。包括力的示意图、杠杆的力臂、滑轮组绕绳。学生丢分较多的是19、20题。19题受运动方向影响多画力;20题力的方向画错。作图题要求学生找到阻力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有的学生找不到方向,有的忘记画力臂,这类问题已经成为学生的典型易错点。
(四)简答题4分(22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涉及知识点有惯性、能的转化、摩擦力。虽然曾经练过,但给学生的答案没那么全面,而使学生丢分较多。
(五)计算题。题目灵活,略有梯度。考查了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密度压强计算,滑轮组效率、功率、动滑轮多重就不省力、热量、热效率公式计算共三道题。24题(3)丢分较多,有把最大拉力算上动滑轮重,有把拉力用150N计算的。25题燃料燃烧放热公式中用质量字母的而丢1分。还有一些学生公式混淆、单位不统一、文字说明没有。
(六)本题是实验题,题目灵活开放。注重对实验的操作、现象的分析,科学探究能力及知识的应用的考查。测量密度、摩擦力、杠杆平衡条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动能大小;
漂浮法测密度实验设计。这些实验都是基本实验,平时训练较多,所以学生完成较好,丢分不多,其中26题(5)习惯性挑错误写成用手拿砝码了。28题(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错误较多。31题设计实验步骤不合理例如先测土豆的体积,再挖成船型测质量,还有把土豆切片放水里当漂浮测质量的;还有受新抚二模刚刚考过的设计实验的影响,在水里加盐的。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经过期末阶段的复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了解,认识,经历的内容完成的比较好。基本计算也丢分不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有所提高,选择题和计算题大多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平时教学很难做到既面向全体又侧重好学生。尤其对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差生学习自主性差,依靠心理强。如果教师监督不到,就要掉队。教学过程对学生主体性发挥不明显,而这也正是学生分析能力差的原因。突出表现在选择题,实验题考虑不周,语言表述不清,计算能力差。
(三)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次考试大多学生及家长对成绩还是满意的。这与我们复习阶段注重双基,以教材复习为主的导向分不开。复习讲究实效,加强了学案设计,精选典型习题,注意课堂效果。还有集体备课能保质、保量、保时,这对青年教师把握复习重点,了解中考考点都很重要,也就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不紊学生的复习。但是在期末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复习题讲解不及时或不到位,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复习完,所以一些中等生在本次考试中一些题目解答有困难。
四.改进建议
任课教师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法,加强教法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多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和鼓励。加强情感投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辅导和批改。
教研员对教师的建议:
1.把握准确的中考方向,树立全程备考观。抓准考点是关键,并把考点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2.深入研究《考纲》,师生都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尤其指导教师在复习中,对于不考的知识,敢于删减。
3.重基础,促能力,面向全体,提高平均分。对教师在复习中练得太难、太偏做法,及时指导和纠正。尤其对农村和薄弱学校更是如此,认识到:学生在牢固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自然地会生成能力。
4.把树立学生自信心作为复习的主要任务。精心研究和命制五次模拟题,严格按照 7.2.1的标准命题,这样可以准确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5.每次模拟考试后都深入了解学情,认真进行学情和教情的分析,重点把学生集中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命题的重点,再练再考。
6.在每年的5-6月期间,及早进行模拟基础题训练,即只练模拟题的填空题、选择题和作图题。以此促进基础知识的过关。
7.教师建立错题集和好题集,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进行错题组卷,以考强化易错题。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在下次考试前重新做题。
8.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复习课、习题课和卷纸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9.精留作业,不求多,必须精。和其他学科竞争学生关注的精力,而不是竞争关注的时间。
五.教师对试题的评价
整份试题能较好的体现课标要求,把握中考方向,既有充足的基础题目,又不乏创新内容,使学生较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综合来看,试题覆盖面广,梯度明显,试题描述清晰,分值分配合理,能体现与生活的联系,符合纲要的要求,以教材为主线,能力考查为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是一套很好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