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氏起跑线
徐氏起跑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329
  • 关注人气:2,8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城中村改造的背后谁赢了谁输了

(2010-12-15 08:22: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评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今天下午去白庙社区转一圈,对那里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曾经多年租住在社区,作为一个打工者那里曾经有着我的生活和梦想。去了之后感受非常之大,几十栋大楼拔地而起,今非昔比,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场景,往日夜晚一街两行的地摊、噪杂的人群伴随着买卖的吆喝声,一切让人感受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遗憾的是当年没有拍些图片留下来。现在的白庙社区正在整修当中,街道变宽了、房子也变的更漂亮,中间售楼处正在忙绿的接待买房人。如果只从这简单的外表来比较,印证了上海世博的那句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那些辛苦的打工者们远离了这些高楼大厦,只好另寻其它城中村,他们像一群毫无着落的拾荒者不知道下一步自己的归宿,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搬家,也许搬家已经成为习惯,在城市变化的光鲜背后正在拉开城市与打工者的距离,每次遇到房租涨价和城中村改造打工者只好远离市中心,最后只好住在边远的还没有被改造的城中村,在打工者眼中城市变的越来越陌生,与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许多人因为城市生活成本高只好远离,去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老家或者其他城市,他们像候鸟一样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篇蓝天。低微的工资、疯狂的物价使很多人感到生活迷茫,更不敢有买房的奢望。城市生活变的越来越没有人情味,城市生活拒绝没钱人,城市生活拒绝弱势群体,城市生活需要金钱来支撑,不需要道德和文化,这就是现实,毫不夸张,因为现在你要办事拿钱来说话。

  在新闻中看到郑州城中村三年之内拆迁完毕,所有城中村大变脸。继白庙之后庙李、姜砦、大铺、小铺、陈砦等城中村同样面临着拆迁,一改以往脏乱差现象,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这的确是好事情,但我们能不能像深圳一样多考虑建设一些廉租房,以便满足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深圳在当时城中村建设中就考虑到打工者的实际需要,显得很人性化,把对打工者的关怀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口头中,我们期待着郑州建更多廉租房。城市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城市发展应该顾及到不同阶层,一个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体现着城市的文明和发展。21世纪是个争夺人才的世纪,人力资源大战刚刚来开序幕,随着西部大开发等诸多因素,每个省份都在关注着人才流动和配置,如果我们不能提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面的麻烦就很大。现在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打工者的身影,是他们用廉价劳动推动着城市的发展,是他们无私奉献才有城市的今天,如果城市发展中他们不能分享这美好盛宴真的太可悲。城市发展中打工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庞大的消费群体又为其它行业解决了很多就业岗位,例如饭店、出租屋、超市等是直接受益者。就科技市场附近上万人的打工者来说一人一年消费七八千元是最低标准,算下来也是七八千万的消费能力,何况整个郑州市?整个河南?而且是良性的拉动内需消费,不像其它行业靠投资拉动。现在中小企业明显能感觉到用功压力,如果打工者一再流逝,那即将影响到经济层面,进一步影响到就业和稳定,看似是小事情其实是大事情。很多打工者喜欢深圳的原因是那里没有复杂的裙带关系,那里的政府喜欢倾听百姓的声音。

  城中村改造中涉及到利益的有地方财政、开发商、被拆迁人、相关利益人员、买房人、打工者,其中不值一提的就是打工者,没人关注,因为好似与拆迁无关。就地方财政而言是亏损还是盈利咱不好说,而且没有有力证据。利益最大的当属开放商,也是最强势的一个,因为财大气粗,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无非是赚多赚少问题,一场拆迁下来赚的盆满钵满。利益其次的当属一些有关系的利益人员,利用手中职权弄几套便宜房再转手倒卖可以大赚一笔,不过这等好事一般人轮不上。再次才是被拆迁人,一有风吹草动听说要拆迁就赶紧提前加盖楼层,这样在赔偿的时候能多赔一点,有些被拆迁人通过置换能拿到十几套房产,按照郑州某前的房价来计算,最低也有大几百万的资产入账。因赔偿问题被拆迁人和地方正上演着博弈,陈砦、姜寨加盖的楼层能多达十好几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多置换房产。以上都是拆迁中的大赢家,至少没有亏钱输钱,而且赢的冠冕堂皇。倒霉的要数买房人和打工者,因为城中村一般都是黄金地段,房价当然是居高不下,而且开放商拆迁投入只好转嫁在买房者身上,辛苦积攒下来的那几个钱或许只够交首付,而要背负着几十年银行贷款,并且要承担着房价下跌和违约风险。打工者只好背上行囊再找新地方,身心疲惫、远走他乡的感觉让人心酸,但很无奈,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做人的差距就这么大。买房者和打工者输的很惨,而且输的口服心服无话可说。也许有人说等房子一涨价不就是多赢局面吗?到那时或许是自然输了,因为自然被破坏的千疮百孔、道德输了,因为我们眼里只有钱了、民心输了,谁还能买起房子?任何事情不可能多赢,总有丢掉和失去的,这样才会到达平衡,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平衡这种关系,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和理解。

   一个能接纳弱势群体的城市才是好城市,一个城市不仅需要经济大发展,更需要有一个文化底蕴做铺垫,这样才更和谐、更美好。希望我们相关部门多聆听一下不同的声音,城中村集中改造我们住哪里?边远郊区的公交是不是很便利?是不是能考虑多建一些廉租房?三室一厅、两室一厅的居民房我们能住得起吗?城中村虽然不卫生的便宜饭菜哪里能吃到?大家一起来关注我们身边的打工者,让城市有家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