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交流会
一年两届的河南省文物交流会昨天在郑州市民航大酒店拉开了帷幕,朋友打电话让我去参观,到了之后才发现展室就设在客商住宿的房间里,所看到的和我想象中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说是文物交流会还不如说是艺术品交流会更合适,因为参展的商品在某种意义上讲根本谈不上是文物,更多的是仿古玩件、瓷器和现代玉器。之所以对现代文物和古玉不敢兴趣的原因有两种,第一是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要想研究文物,非长时间介入是不可能的,鉴别文物需要的知识面很广泛,它涉足到历史、人文、艺术等很多因素,所以绝不敢滥竽充数。第二是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所谓文物99%是假冒的,其中包括古玉也是如此,仿古瓷器和古玉到处都是,已经泛滥成灾,很多看似对文物瓷器有研究的人手拿放大镜去古玩城淘宝已成笑柄,因为买回家的基本上全是赝品,现在真正的文物市场岂能是在光天化日下成交,肯定是在看不见的地下市场。
本次展会展出的作品层次不是很高,甚至还不如郑州当地的玉器店和古玩店,展出商品有古玩、瓷器、银器、古玉、现代玉器等,可以说是乱七八糟、应有尽有,但是精品几乎没有,昨天我跑了十几个房间后随意拍下了一些很平常的翡翠和软玉,其材质和雕刻技术可谓平平,其它东西我本来就不是特感兴趣。在商品经济市场化的今天,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失去了交流会的真正初衷,艺术品市场真的有待于加强管理和规范,因为这中间往往包含着欺诈的成分。以下是我在现场拍下的一些图片,朋友们可欣赏鉴别。
翡翠腰扣

和田玉手把件

和田玉手把件
和田玉手把件

白玉子刚牌

白玉子刚牌

白玉子刚牌

和田玉扳指

和田玉扳指

和田玉扳指

古玉器的定名,多数依玉器的功用,少数依形态。由于古代玉匠地位低下,加上缺乏商品竞争意识,镌刻作者名款的玉器,十分少见。在古往今来中国古玉上留下作者大名的,大概只有子刚一人。
子刚,也写作子冈,姓陆,江南“吴门”人,是明嘉靖、万历年间活跃于苏州的著名玉雕艺术家,也是中国玉雕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子刚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陈腐俗气,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去,把中国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子刚一生创作了众多玉雕作品,有精美绝伦的婴戏图玉执壶、环把带盖玉卮,有巧夺天工的文房玉洗、玉笔筒、茶晶花插,有“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价一值五十六金”的玉簪,更有令人爱不释手的玉牌子。
子刚制玉挂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宽厚敦实,犹如牌子,故简称为“子刚牌”。子刚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精美的玉质上,精细的雕工于一体的艺术风范,领略到陆子刚玉雕的艺术风采。方形的子刚牌,非新疆和阗佳料不用,洁白无瑕,滋润温柔,花纹图案出类拔萃,以高超的琢玉技艺,多作剔地阳纹,以浅浮雕形式,将书画图纹表现得曲尽其美,淋漓尽致。常常一画琢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图,虽用琢玉工具碾出,仍不失画家的笔墨情趣;另一面雕刻诗文,龙飞凤舞,仿佛是名书家直接书写在其上,并琢有子刚印款。将中国的书画艺术镌刻在玉牌的正反两面,加上玲珑剔透的牌头装饰,具较高的观赏性,玩味无穷,是子刚牌存在欢迎的主要因素。
树大招风,子刚牌艺冠群玉之上,价格高于常玉,一经面世,立即受到朝野上下,特别是文人墨客的喜爱,常常供不应求,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摹仿之风,不仅明代有人暗中悄悄地仿,甚至清代、民国都争相效仿,当今苏州、扬州不少玉肆还仍在仿制子刚牌,仍有不小的市场,仍有不少人对子刚牌情有独钟,可见子刚牌影响的深远。明以后有子刚款而非子刚制的玉牌子,称为“子刚款牌”,以别于陆子刚亲手制作的“子刚牌”。
高超的手艺活,一般是父传子,子传孙,成为祖传的看家活儿。子刚不知何故,竟不授徒。“子刚死,技亦不传”。据传,子刚在一件龙形玉器,刻上了“子刚款”,后被人告发,冒犯了皇帝,被秘密赐死。关于陆子刚生平事迹虽支离破碎,并带有传说的成份,但仍是我们鉴别“子刚牌”与“子刚款牌”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三点,一是,“子刚牌”反映的是明代晚期高难度浅浮雕的琢玉风格,清雕细镂,一丝不苟;“子刚款牌”体现的是清代或是民国的玉器工艺,表面虽类似子刚牌,但纹里行间缺乏神韵。二是,“子刚牌”多为文人佩戴的玉牌,因而图案多具吉祥或风俗趣味,以迎合民众的需求。三是,子刚主要活动在苏州专诸巷,属民间玉雕艺术家,不是朝廷御用玉工,其玉雕作品上不可能出现宫中常见的龙凤题材,否则是犯了大忌。民间大量流行的龙凤纹“子刚款牌”,应是清末或是民国时期的玉器。
(此段文字转载于互联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