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娘

2024-10-14 21:18:44

亲娘

      在无锡方言中 “亲娘” 并不是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的亲生母亲,而是指祖母,俗称奶奶。

      

      据说,把祖母称作亲娘源于晋代三国的周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而不自知,后来在祖母的教育下幡然醒悟,屡立战功,被推选进入朝廷为官,很受皇帝赏识。有一次闲谈,皇帝问了周处以前的事情,周处很动情地讲到了祖母对自己的教育。得知事情的经过后,皇帝大为感叹,他拍着周处的肩膀赞叹说:“卿祖如嶔,卿祖如嶔啊!”(“嶔”的意思是雄伟险峻的高山,这句话意思就是,爱卿你的祖母的品行就像雄伟险峻的高山一样,令人崇敬。)周处是个有孝心的人,因为这句话是皇帝说的,于是回家后就称自己的祖母为“嶔娘”。

     

      我是无锡石塘人。自小随着父母在外地生活,很少去无锡老家,对老家的事情知之甚少。不过,我却可以说一口无锡话。这可能得力于我在五岁之前受到父母无锡方言的教学和熏陶吧。每每听到孙女用用她稚嫩的无锡方言叫老伴 “亲娘” 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我的亲娘来。

      我的亲娘叫丁玉堂,1896年出生于无锡一个被称作煤炭大王的大户人家。在我的印象中,亲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整天乐呵呵的,待人十分热情,说话也非常爽朗。我第一次跟着父母去老家看望亲娘的时候,她的牙齿已经掉落不少了,说起话来不太关得住风, 却依然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我看着亲娘说话的神情,感到很好笑, 却又不敢笑。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亲娘常常担心我吃得不够好, 总喜欢在菜里多加一些糖。经常离开饭桌,亲自去厨房拿来糖罐子,放在桌上,生怕菜不够甜,可以随时添加。如果自己不去厨房, 就朝着厨房的人大声招呼 “红糖白糖都拿点过来” !接着就不停地朝我碗里夹菜。

      亲娘家里养了两口猪。每天都要给猪喂食。我就在一旁看着她清洗撇下的菜帮子,切猪草,有时帮着她用淘米水在一只木桶里搅拌猪食。在她拎起木桶的时候就帮着一道拎。我们还没有走到猪圈, 那两口猪已经急吼吼地跑到栅栏前,把头伸出栏杆,朝着亲娘不住地哼哼,似乎在抱怨食物来得太迟。猪圈的栏杆有三层。我喜欢踏上最下面那层,双臂伏在最上面那一层,看着亲娘把猪饲料一勺一勺地舀进食槽。两头猪急不可耐地把长长的嘴巴伸进食槽,啪叱啪叱地吃了起来。亲娘只要看着猪那种贪食的样子,脸上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喂完猪食,我跟着亲娘回屋。亲娘问我刚才看到什么了。我说:"亲娘,猪怎么没有下巴颏?"  亲娘听了,一下子愣住了,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说:“乖大大,这个事情我还真不晓得怎么说呢。”  乖大大是无锡话乖孩子意思。

      亲娘虽然是富家出身,可是没有一点点富家子女的骄横懒散,她待人和蔼可亲,没有任何架子。她的家风极好,自小就跟普通人家子女一样勤劳肯干,种田、插秧;养猪,放牛,以及煮饭烧菜等家务活和女工,可以说样样精通。养蚕更不在话下。她不仅自己养蚕, 还乐于帮助乡邻养蚕。每年到了养蚕时节,总有许多乡亲找到亲娘,要把养蚕的匾放在我们祖宅的大厅养蚕。我们家的祖宅在当时是十里八乡中算得上豪宅的。整个院子三进大屋,占地面积五百平方开外,加上院墙外面的院场更是在石塘绝无仅有的。厅堂很大,可以放置不少匾。那养蚕用的匾也是很大的,竖在那里有将近一人高。横着支放在那里,很占地方。每到养蚕时节,厅堂里就密密麻麻摆满了蚕匾。连转身走路都要小心翼翼的。有一次,一位相邻来我们家放置蚕匾,转身时不小心把我家的蚕匾碰倒了。一时非常紧张。亲娘见了, 不仅没有怪罪乡邻,反而安慰乡邻说 :“不碍咯,不碍咯。你又不是有意咯。”

      有一天,我们几个孩子正在门口的砖场上玩耍,有人指着远处说:要饭的来了!我们一看,有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戴着一顶破草帽,一手端着一只破碗,一手拄着一根打狗棍,正一瘸一拐地蹒跚着从远处朝着我们家走来。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穿着和这样脏的人,都吓得惊叫着跑进大门,随手关上,还拿着抵门的杠子死死地抵住大门。亲娘听到我们的叫喊声,赶紧跑出来问怎么了。我们七嘴八舌地说看到一个要饭的走来了。亲娘一听,原本慈祥 的面容立刻严肃了,大声说:“拿门开开!”一边说, 一边拔去门闩,大开了大门。那个要饭的已经走到我们大门口。亲娘对他说,你等等。随即转身进屋,过了一歇,手里端了满满一碗饭走过来,把饭都拨进乞讨者的碗里。乞讨者忙对亲娘连胜说“谢谢”!然后转过身,又慢慢地离开了。亲娘看着乞讨者走远了,才又对我们说:“不作兴这样的哦!今后看见讨饭的要看看自家有没有剩饭。有,就把一点。人家讨饭是没有办法。”  亲娘平时就乐于助人。那次经历过去已经七十来年了,亲娘的话彷佛就在刚刚说过,依然深深地记在我的心里。

      亲娘一生喜欢守在老家,不喜欢外出。在我记忆中她没有见她去过上海,却来过合肥。那是1962年初。我的小弟弟出世。在那个食品短缺的年代,家里没有吃的,没有营养,母亲生下小弟弟就没有奶水。只能熬一点稀饭或米汤喂他。有时候就拿一点奶糕和在里面喂。正在这种困窘的岁月,亲娘来了。她依然整天乐呵呵的,说话很爽朗,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苦难。有一天放学,我看她从母亲手里接过小弟弟。小弟弟正因为在母亲怀里吸不到奶,哇哇地大声啼哭。亲娘抱着小弟弟,解开衣襟,乐呵呵地说:“来吧,来吃吃亲娘的妈妈吧!"  亲娘把干瘪的奶头塞进小弟弟的嘴里。小弟弟顿时止住了啼哭。多年后,有一次大妹妹告诉我,有一天她看到亲娘哭了,说,没有想到我们家生活这么苦。我头一次听说亲娘哭。我相信大妹妹说的是真的。而在我心目中亲娘永远是乐观的啊!

      

      呜呼!这一切转眼都是历史了。亲娘已经离开我几十年了。我也从当年的孙子晋升为爷爷。当我静静地回忆着这些,泪眼迷蒙中亲娘的模样依然是那样的清晰。我想, 在这年逾古稀之年,在去见亲娘之前,我有义务有责任把我知道的这些留给后人。但愿后人能像亲娘那样,无论面对贫穷还是富贵都彰显出乐观,勤劳,善良,始终保持一颗普通的心;而正是因为普通,才更显得伟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